学科建设-

(一)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6年春季学期,教务处要求制定2016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这一工作历史系领导高度重视,在书记、系主任的领导下,针对师范生、基地班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草案,然后组织教学委员会讨论修订,并获得通过。这一方案加强了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新增专业必修课“史学论文写作”(1学分),并对师范班的课程安排做了调整:删除了原有的专业必修课“教师口语”,将专业必修的“教育学”提前至第4学期开设,“海外历史教育研究”延后至第6学期开设,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工作

2015年,教务处对本科教学推行了诸多的改革项目,其中力推网上教学平台的使用。在学校的推动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历史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申报,在线教学平台课程建设项目首批资助课程17门:刘敏“世界近代历史文选”、李磊“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李磊“中国制度史”、路新生“近三年学术史新论(上)”、王悦“古罗马文明”(暑期课程)、阮清华“中国当代史”、朱明“中世纪城市研究”(暑期课程)、姜进“中国妇女史”、孟钟捷“历史与公众生活”、王进锋“考古、文物与历史”、王传“走进历史发生的现场:历史人类学”、黄爱梅“中国古代历史文选”、沐涛“非洲史”、王应宪“经学历史”、王春来“美国史”、陈波“20世纪世界史(上)”、徐显芬“日本史”;第二批申报4门:”拟资助课程:李磊“史学研究导入”、李孝迁“中国史学史()”、王悦“16世纪以前世界史”、贾菁菁“历史名人与人类文明发展”。其中第一批项目课程已经通过中期检查。

(三)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6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37门,公选课8门,暑期课程9门,专业1门,公共8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44门,公选17门。新开设17门课,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商人与社会,古代民族史(2),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思维训练,中德关系史概论,近代中国的商人与社会,日本史,当代日本讲座,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欧洲城市史:范式与比较(1800——二战),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史学论文写作,中国当代口述史,历史与公众生活,古代民族史(3),中古史专题研究(上),影视作品中的战后两岸关系问题。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6年还组织青年教师梁志开公开课,包诗卿、赵晋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其中,梁志教授荣获2016年度能达奖教金

(五)招生工作

2016年是旧的高考政策的最后一年,在2016年上海市高考、水平考工作中,配合上海考试院的工作,历史学系教师参与命题工作。一人参加高考命题,一人参加水平考命题,。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由本系负责组织教师进行阅卷。在学校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该项工作。

(六)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协助做好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20151月至今,历史系共有3名学生参加境内交流,5名学生参加境外交流。其中,台湾5人。

20161月至今,历史系本科生成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本科生科研培育项目10项。本年度国创结题2项(结项率100%)、市创2项(结项率100%),大夏项目3项(延期2项)。

第八届全国历史系本科生论坛,本系学生荣获三个三等奖;1名学生荣获第十届“史学新秀”三等奖,并代表学校文科首次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