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先秦史读书会”系列活动陆续开展
发布时间:2021-06-24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先秦史读书会”系列活动在王进锋老师的主持下陆续开展。共开展8次,内容分别如下:

(一)2021年3月16日晚18时,第一次先秦史读书会在历史学系1206研讨室举行。

       首先,由2018级先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孟明同学介绍学位论文《西周财政体系的确立》部分章节,文章重点对成周的经济地位、穆王索贡等问题加以考察。在点评环节,老师从参考书目的选取、写作的创新性与行文逻辑性三方面给予建议,其他同学则从史料运用、文章结构等角度加以补充。

       其次,秦景钰同学对《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进行汇报,本书以文明、酋邦、国家的序列演进为线索,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文字出现与文明的关系、战争与王权的形成、夏商周国家结构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最后,由刘展博同学报告《商代史论纲》及《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与圣贤》两部著作。胡司德的《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与圣贤》一书利用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试图揭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在人的感知经验中的地位、在与神灵交流时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2021年4月1日周四18:00,第二次读书会在历史学系1130教室召开。

       首先,毕业班的两位硕士研究生和一位本科生分别汇报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老师肯定他们的写作进度,并对他们的论文提出指点建议:论文中的叙述性文字应当适量,更多的应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当注意引用版本和引用材料的权威性;论文写作时应当注意内在联系,应当与论文主题相连接。一同参加读书会的其余六位硕士研究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之后,由硕士研究生王晨光汇报自己的札记以及读书情况。他分享了自己近期对亚胡族的研究。在广泛收集目前已知的全部青铜器铭文之后,他对之作了详尽的考察。此外,他还汇报了近期阅读方勤的《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一书的读书体会。认为本书运用近年新出的多批考古资料,重新复原了一个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长达七百年的诸侯国历史。这对于周代诸侯国的研究,具有独创性,甚至填补了部分空白。

(三)2021年4月13日周二18:00,第三次先秦史读书会在历史学系1206教室召开。

       首先,顾洋同学讲解自己近期的读书札记,主要从金文材料中分析“膳夫”一职在西周朝的演变与地位。顾洋同学也分享了他阅读的《西周王朝军事领导机制研究》一书,并提出自己对本书的总结与看法。

       其次,由王侨同学汇报自己的札记以及读书情况。她主要以霸姬盘和鸟形盉铭文来探讨西周时期的司法盟誓流程。王老师首先肯定了她的学术史梳理,在文意疏通方面下了功夫,其次提出改进意见,认为若能在西周整体的司法流程中有进一步考证会更加出色。她还分享了她近期的阅读书目,王沛先生的《刑书与道术——大变局下的早期中国法》和张正明先生的《楚史》。

       再次,由孟明同学汇报她的毕业论文,并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老师再次重申,平时的学术札记都是为写好论文做出的积累,札记的重点在于自己的创新。

(四)4月28日18:00,本学期第四次的先秦史读书会在1206室举行。

       读书会的第一部分,由来自大四年级的时杰傲同学汇报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先秦时期“心”观念的变迁》,参会的各位同学对于他的毕业论文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及修改的建议,老师则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读书会的第二部分由研一年级的两位同学交流最近阅读的书籍。秦景钰同学分享的书籍是李学勤先生的《文物中的古文明》一书,经由此书,同学们获得了平时稍有涉及的年代学知识。刘展博同学介绍的则是弗雷泽的《金枝》,内容有关意大利内米湖畔的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文明,以人类学的角度去解读当时的风俗和观念。

(五)2021年5月11日周二18:00,本学期第五次先秦史读书会在历史学系1130室召开。

       首先,毕业班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和一位本科生分别汇报自己的毕业论文。针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老师肯定其较为成熟,其中也有创新点,但是同时老师也提出,文章的整体叙述较为传统,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本科毕业生则汇报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的修改情况,老师认为学术史回顾部分仍然有进一步修改的空间,一同参加读书会的其余六位硕士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师同时指出,论文写作应当具有新意,追求标新立异,即使可能不能做到,也应当以此为目标。

       之后,由硕士研究生王侨汇报自己的近期研究情况。她分享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缘起,希望通过对西周时期的诉讼研究来回应近来学界对于中国传统司法的争论。老师指出,要记得将重心放在对西周时期的诉讼研究中。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由《燕京书评》整理发布的葛兆光教授4月27日讲座的文字稿。葛兆光认为,若一本学术书能提供新的史料和新的证据,或是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概念,便可以称为是一本好的学术书。而更进一步,最好的学术书可以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典范,引领其他学科的学术路径。在葛兆光看来,想要做出好的学术书和好的研究,要了解世界范围内学术共同体正在关注的议题是什么,形成对话,把“中国”放进“世界”。针对这篇讲座文字稿,王进锋老师指出,在学习与写作中,史学理论与方法能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此外,要视野开阔,不要局限于先秦史,应当对其他方向兼收并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阅读体悟,深有感触。

(六)2021年5月25日周二18:00,本学期第六次先秦史读书会在历史学系1130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召开。

       首先,顾洋同学讲解自己硕士论文的选题缘起,主要从金文材料和传世文献中分析西周中期的官僚制度转变。王晨光同学、王侨同学和孟明同学都为他的报告提出建议,王进锋老师也提议应该注重寻找典型“抓手”,方便进行分析。

       其次,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论文《西周世官制度新论》。认为在西周世官制度下,仍然存在“尊贤”的倾向,并对这一制度如何实现“尊贤”功能进行系统考证。老师认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选贤任能”的基因,并由此实现了社会流动。

       最后,由孟明同学和张玲同学作为即将毕业的学姐,讲述自己读研期间的心路历程。张玲同学回忆自己研究生三年的时光,认为这是自己最快乐的学习时光,不仅有导师的指导,还有同学的共同勉励。她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求职建议,不需要在研三阶段就慌张,适合自己的工作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碰到,它只是来的比较晚。孟明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求职历程,并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学弟学妹们未来的求职历程少走弯路。她还鼓励学弟学妹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专业而把自己的求职方向框住,如果有想要尝试的岗位,就可以大胆尝试。

(七)2021年6月10日晚18:00,本学期第七次先秦史读书会在历史学系1130召开,内容主要分为:读书札记、个人分享、读书汇报、师生共读文章四部分。

       首先,由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晨光同学汇报近期的读书札记:《周穆王时期淮夷防线的形成》,札记分成:人物志、相关地理概念、结论三个部分。在人物志部分,王晨光同学通过分析三组相关铜器,认为毛伯、伯屖父与伯庸父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基于人物的考察及金文资料分析,穆王初年针对淮河流域仍然是远距离的进攻取向,至伯用父时期,周王朝在江淮地区的军事行动偏向于防御,大致沿汝颍上游一带布防。结合新出曾公编钟铭文,西周中期的淮防线已经扩展至汉东地区。王进锋老师对这片札记进行了点评和提问,认为这篇札记,思路很清晰,主题明确,论证过程也比较扎实、靠谱。

(八)2021年6月22日星期二晚18时,第八次先秦史读书会在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成功举行。

       本次读书会由2020级先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秦景钰同学汇报札记《〈尹至〉第一简释读》。行文重点对简文中的“”、“”加以考察,基于相关辞例对比及学术史梳理,秦景钰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写作“录”,是夜间的一个时称;“”则表示时间概念,为“旬日”二字之合文。通过疏通文意,可知《尹至》第一简记述了伊尹自夏至亳面见商汤之事。

       在点评环节,老师从行文逻辑、论文引用规范及材料的时间性三方面给予建议,其他同学则从“简牍自身的整体语境”角度加以补充。

       通过读书会的系列活动,老师和同学们扩展了知识面,学术格局得到进一步提高,选题能力得到加强,论著写作技巧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每个人学术“功力”和“见识”的提高,真可谓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