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学系新进青年教师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3

20191016日下午1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召开了新进青年教师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世界历史研究院执行院长沐涛教授主持,副系主任瞿骏教授、李晔梦博士、范丁梁博士、马华灵博士,及本硕博40余名师生出席会议。


李晔梦博士作了题为《以色列人才战略的演变》的报告。他以“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战略”为视角,探寻以色列何以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中东强国。犹太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长期流散经历使得他们重视教育和科学。自建国起以色列就把“科教立国”作为一个国策,帮助他们在自然资源匮乏,地缘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先进的、创新的发达国家。李晔梦博士从移民国家人才的集群式增长,本土高等教育与本土人才培养,卓越人才计划与引智政策三个方面详细展开。首先,他从法律层面介绍了以色列吸引移民的政策和以色列一些人才培养计划;其次,在几次移民潮中,聚焦于“技术移民”这一群体,他以俄裔犹太人在以色列为例,说明了高技术移民改变了以色列社会结构;最后,李晔梦博士认为,高科技人才的缺口是制约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他表示,以色列的移民政策针对的不仅是如何提升本国的科技实力,还牵扯到社会融合的问题,人才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还包含了形成民族统一和国家认同的意义。

沐涛老师用“农业立国”、“科技兴国”、“军事强国”三个词精炼总结了以色列的立国基础,同时也介绍了以色列海法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交流合作的项目,鼓励同学们把握机会、积极参与。

 

范丁梁博士作了题为《现代史学自我认知的建构与变迁——以德国为例》的报告。以历史学之科学化为议题,介绍了历史学如何从前现代的形态转变为我们大家熟悉的现代科学的形态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她从历史学建构性的高扬与回落、自为目的性的确立与保障、科学性与功用性的消长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一过程,就历史学在强纲领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叙述转向这两大思潮的影响下,展现德国历史学家如何看待历史知识的特性,即其建构性、目的性和功用性。在她看来,对于科学性为基础的历史学的学科性的认知,归根结底是一个个体化的一个问题。每个人对“历史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有自己的回答,只要自己的认知能够自洽。而对于史学现实功用性这个问题,目前在欧洲的发展趋势就是从一门扮演价值导向的学科转变为更加强调个人教化功能的学科。人要形成如何历史性地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的能力,成为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现实功用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沐涛老师肯定了近代以来,德国史学发展为整个世界史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范丁梁博士的报告很好地展现了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系是全国德国史研究的重镇,有精干的研究队伍,未来我校德国史研究会越来越强大。

 

马华灵博士作了题为《民粹主义的幽灵》的报告。近五六年来,民粹主义浪潮卷土重来,引起全世界关注。马华灵博士为我们介绍了近百年来的三次民粹主义浪潮,分别是:19世纪末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党;20世纪中叶拉美国家的民粹主义;20世纪90年代西欧右翼民粹主义。以特朗普上台,包括英国脱欧这些重大事件作为第四次民粹主义浪潮的开端,其来势比前三次都更为凶猛,在西欧、甚至世界各地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集中于“民粹主义”这个中心词,他用近百年来四种较有影响力的定义入手,阐释了民粹主义的不同含义:第一种是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民粹主义;第二种是以政治话语为导向的民粹主义;第三种是以政治策略为特征的民粹主义;第四种是以社会文化为中心建立民粹主义。为了能更好地阐释民粹主义,他提出了第五种定义——最低限度民粹主义。它包含两个核心,一是民粹主义把社会划分为两个阵营,不是人民与精英对立,而是人民与敌人对立。其中,把人民视为道德高尚的代表,敌人视为道德堕落的代表。二是,民粹主义是自称是人民意志的排他性代表。此外,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民粹主义,他就民粹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发。

沐涛老师肯定了马华灵博士对“民粹主义”内涵的定义,并表示自阿拉伯之春、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以来出现的许多政治事件,国际社会对于民粹主义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报告会现场,沐涛教授介绍了新进青年教师报告会的主旨,鼓励同学们与青年教师互动,大家纷纷发言,就相关问题同学们与青年教师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报告会在热烈掌声中结束。

                                                  撰稿:赵苏豫

                                                 摄影:张雅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