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明清制度与地方社会青年学者工作坊”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06

2019111-3日,“明清制度与地方社会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我校顺利召开。此次工作坊由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华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编辑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近30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工作坊,共收到研讨论文24篇。

112日上午9:00,工作坊开幕,由我校图书馆古籍部周保明副馆员主持,历史学系主任孟钟捷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彭勇教授、历史学系古代史教研室包诗卿副教授做了简要致辞。孟钟捷主任代表历史学系欢迎各位中青年学者的到来,他对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回顾,指出目前古代史教研室师资正处于一个年轻化的阶段,希望能够尽快成长发展起来,同时期望师大历史学系能够实现中国史与世界史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首先肯定了此次工作坊的意义,进而从学理层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制度史的研究至少存在静态、动态、偏差和逆向的四种研究状态,过去的制度史研究侧重于静态的制度研究,现在学界提倡一种“活”的动态的制度史研究,但是彭勇教授认为还应该包括偏差的制度和逆向的制度的研究。包诗卿副教授代表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明清史方向阐述了举办此次工作坊的目的和期待,并向参加此次工作坊的中青年专家学者表达了东道主诚挚的谢意。

在上午的工作坊的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陈时龙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陈江教授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展龙教授,分别作了关于明代诏书传播、明清卫所与地方社会互动关系、明代舆论与社会互动关系以及江南文化与文化江南的主题报告。上述4篇报告,或以个案案例、或从宏观把握,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认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黄敬斌教授作了评议引言。

下午13:30-17:30,工作坊分成明清政治制度、文化与社会和明清经济与社会两组,展开研讨。明清政治制度、文化与社会,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宋元明时期的番族题画诗中所蕴涵的族群和国家问题、明代初期道教管理机构的演变、明清江南地域结构变化与基层社会变动、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城市社会变迁、明清科举身份与阶层升降纠纷、晚清上海巡防保甲局、晚清家族与制度关系等问题。经济与社会,讨论的问题包括明代赋役制度与赋役合同、明代财政体制变动、明清江南水利行政制度、水利款项奏销制度、明代中后期盐政与地方社会变迁、明代钞关制度以及明清土地制度等方面和领域。

113日上午9:00-10:30,工作坊采用主题报告的形式,由历史学系孙竟昊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徐茂明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黄敬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胡铁球教授分别作了庚申之难与苏州潘氏、平江盛氏族谱编纂与祖先记忆、清代各地仓斗形成机制的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健副研究员作了评议引言。

上午1100,“明清制度与地方社会青年学者工作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时龙研究员的总结发言和历史学系黄阿明副教授的感谢中落下帷幕。

此次工作坊,是希望提供一个青年学者关于明清制度与地方社会话题集中讨论、交流,进行深入探讨的平台,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富有经验和成就的成熟学者示范引领下,推动和促成国内明清制度与地方社会研究的青年学者成长,特别是我系古代史教研室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期加强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度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