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全球思想史:理论与路径”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29

2021112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球思想史:理论与路径”学术工作坊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403室举办。二十多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学者一道,就全球思想史研究实践中诸多问题和发展方向展开了交流。



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工作坊的开启。他介绍了目前中国与国际学界全球思想史研究的现状。他表示,全球思想史是一个近十几年来新出现的研究领域,国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举办本次学术工作坊就是为了让众位学者在对全球思想史研究的分享和讨论中深化全球思想史的理解,帮助今后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随后,与会学者就全球思想史研究的理论、视角、路径和难题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上午召开的第一场学术报告中复旦大学章可老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去语境化”概念以及其在观念的跨国流动研究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周保巍老师以1774—1775年苏格兰人乔治·博格尔的西藏之行为中心,考察了苏格兰启蒙运动与中国的初次相遇并进一步指出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全球背景华东师范大学陈霜叶老师从课程科目史的视角,考察了20世纪全球经济思想的流动与中国中学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形成。

在上午召开的第二场学术报告中,上海师范大学黄艳红老师分享了《法国革命与世界历史:两个世界的史学和政治论辩》一书的评介并由此探讨了学术与政治的全球互动复旦大学朱联老师通过帝国日的全球史研究,提出可以将对政治纪念日的研究纳入全球史研究中。经过两场学术报告之后,本次学术工作坊上午的议程在一场深入的学术讨论后结束。



本次学术工作坊最后一场学术报告在下午开始华东师范大学范丁梁老师探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以“时代诊断”的方式进入社会的路径。复旦大学张智老师考察了“社会经济学”的概念与19世纪3040年代法国社会主义话语的关联。复旦大学李宏图老师从思想观念的维度追溯了西方价值体系的起源和内容,并以“人权”原则的诞生和全球扩张为例,探讨了全球价值体系与地方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学术讨论中,与会学者“时代诊断”概念的研究现状、不同文明之间能否就人权问题寻找到共同的哲学基础等许多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随后展开的圆桌论坛中,上海纽约大学的Aner Barzilay华东师范大学的Timothy BaycroftAsli Berktay肖琦、马华灵张锐等学者表达了对各场学术报告的思考,并分享了自己在全球思想史研究中的经验和想法。全体与会人员再次就本次学术工作坊中所探讨的主题和问题做出了广泛交流


最后,李宏图老师对本次学术工作坊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继续开展更大规模的跨学科的全球思想史学术活动做了展望。他希望,尚在成长中的全球思想史研究可以在学界同仁的互相交流中不断向前推进。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工作坊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