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历史系史季沙龙第2期:什么是真正的“民国范儿”
发布时间:2012-10-26

12月15日晚19时,由历史系团委主办的第二期史季沙龙在季风书园隆重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什么是真正的‘民国范儿’”,并邀请到历史系李志毓、瞿骏、和唐小兵三位老师作为特邀嘉宾。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同学们热情之高涨可见一斑。

  本期沙龙由历史系2011级杜温馨同学主持。一段呈现了《半生缘》《金粉世家》《民国往事》等电视剧精彩片段的视频,带我们领略了民国时期的不同风采。,也引发了大家对今年来“民国热”现象产生原因的思考。民国社会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这个活跃着胡适、徐志摩、钱钟书、王国维、陈寅恪的时代,到底有着怎样的“范儿”?

研究民国革命史的李志毓老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李老师认为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特点,然后又以民国时期老舍,鲁迅等著名的文人举例,来阐述她眼中的“民国范儿”。瞿骏老师则由民国的衣着打扮,以及当时特殊教育文化结构来述说了这一个问题。唐小兵老师则认为当时“民国范儿”有着一种浪漫的气息,认为民国时期的人不为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束缚,他们关注公共事务,更关注自身的内心。他并以杜月笙为例,说明了当时的民国范儿所产生的气氛影响到其他的阶层甚至像杜月笙初期一样的、底层的小人物。

  随后,大家将“民国范儿”和时下进行对比。老师们提出民国时期的人物,总流露出一股潇洒的气度,而这在当今社会极为少见。瞿骏老师指出,要将“民国范儿”演化成如今的社会风尚,就必须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中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心灵,而不能落入物质的大染缸中。

在互动环节里,在场同学都踊跃提问。2009级于果同学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何看待现如今过度美化民国的想象。唐小兵老师说不能因为对现在一些现象的不满而过度美化另一个时期。李志毓老师还告诫同学们:不要认为有任何一个时代、一部法律是完美无缺、解决所有问题的。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所以不要总是抱怨。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断总结经验,充满希望的相信未来,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在。

有同学提出:当时大学是民国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当中也有许多有学识的知识分子但是却属于保守主义者,这些“边缘体”是否应该被重视呢?当时一些大家如顾颉刚等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不光彩事迹,那么是否应该也去了解他们这些不光彩的部分吗?老师们针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志毓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对人物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但要明确自己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是真的希望了解事实真相?还是为解构而解构?唐小兵老师则对李志毓老师的看法表示赞同,认为没有必要总是去挖掘人的另一面。但瞿骏老师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对一个人的全面了解是有必要的,了解缺点不一定是为了批判,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完整认识一个人,并对其一些行为方式给予包容与理解。老师们之间的争辩,引导着同学们更全面深入的思考问题。

2010级的张晨同学则问道:“民国范儿”的中断是否有着它的必然性。追溯历史,瞿骏老师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氛围急剧变化,由于追求,理想不同,有一批人选择留下,有一批学者则选择离开,远赴台湾。所以导致了民国氛围在中国大陆有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与中断。对于张晨同学所提出来的“必然性”一词,唐小兵老师则提出异议,他认为人生以及社会不应全部都是必然性,而是应该有着各种偶然性。李志毓老师表示,绝对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都不应该推崇。

之后民国时期的婚姻自由论的问题,又将沙龙推向了一个高潮。在民国时期被退婚的女性受到各种歧视,甚至为此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不退婚,则违背了婚姻自由论,在宣传自由的同时,我们还忽略了另一受害群体――女性。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热烈的讨论。李志毓老师以自身亲身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了民国时期女性的事件。提出我们对当时“自由”、“平等”等定义的了解,应当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只有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对现在、对自身有着更好的把握。

晚上九点的钟声敲响,在激烈的讨论中大家恋恋不舍的结束了这次沙龙。虽然活动结束了,但从中收获的知识与感悟却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历史在不断延续,而历史上那些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怎能够忘却呢?我们回首往事,总结经验;而这些经验更促使我们关注现在,放眼未来。就这样,历史的年轮才能缓缓向前,永不止步。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史季沙龙的举办,在这互动交流平台上畅游古今,发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