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圆桌会议“大众历史文化变革的新挑战:当代历史学何以凝聚文化认同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07-23

 

2020年7月14日下午,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合作主办的“大众历史文化变革的新挑战:当代历史学何以凝聚文化认同感”主题圆桌会议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举办,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吸引了近300位师生旁听,共同探讨了专业史学和公共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会议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孟钟捷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社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麟辉致辞,介绍了会议缘起与相关研究背景,并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

 

会议发言第一场由孟钟捷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首先发言,他的题目是“正确理解‘公共史学’”。葛老师肯定了公共史学引领公众,为公众服务,加强史学应用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也提出了需要厘清的社会对公共史学之误解。他指出,在历史解释过程商业化、民粹化和政治化的趋势下,要更多地思考“究竟是公众引领史学,还是史学引领公众”这一问题,要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所谓的“史学热”。最后,强调,专业历史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责任心,把公众史学放在一个恰当的地位。

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大众历史教育需关注的若干重点——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为中心”。马老师认为大众历史教育需要关注“大众历史教育的意义”、“教科书与历史教育”、“大众历史教育的重点”三大问题。大众历史教育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一个是普通国民的历史教育。专业学者在加强历史学术研究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历史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方式的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落在实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沐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自媒体时代非洲史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沐老师提出非洲史研究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网上有关非洲历史和文化的介绍性文章具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学者要做恰当的正面引导,利用讲座、发文等方式,加大非洲史的普及。沐老师倡导有自知之明的知识边际,他指出在史学研究方法普及的今天,历史知识的传播门槛在降低,但是历史学研究的门槛不能降低。

 

会议发言第二场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叶祝弟主编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孟钟捷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公众历史教育的挑战与实践引导”。孟老师提出,当前公众对于历史的兴趣变得更为多元化,公众历史意识水平呈现多层化,历史在公众传播中的形式日益多样化。面向这样一些挑战,学者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公众是否需要引导?谁来引导?如何引导?导向何方?公众历史教育最低的目标是满足公众历史兴趣,第二个层面是要提升公众历史意识,第三个方面是最终要夯实我们的公众文化任感。认为,我们在第三个阶段可能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建构一个公共历史文化机制。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李宏图教授发言题目是“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全球化时代历史教育的一些思考”。他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历史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李老师认为,应该有一个文明标准,要去思考历史教育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把历史性体现出来,从而告知每个人,我们应该既是某个国家的人,又是一个全球性的人,这样才是历史教育的一个宗旨,才能建立起文化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老师发言题目是“当代历史教育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李红岩老师认为,人人都是历史学家的时代正在悄然生成。公共史学作为一种新的样态在专业史学和大众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环节。公共史学与公共阐释,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关联的。公共史学的生存和存在,是学院派史学和公众需求之间相对脱离的产物。李老师认为对于公共史学,一方面要支持,一方面要引导,二者缺一不可。

 

会议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范丁梁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瞿骏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大学历史教学研究的中国尺度”。他指出,今天重新谈中国尺度,就必须要“重识”世界,反思中国“特殊”论和中国历史“特殊”论。要在发现“自己”中寻求中国尺度。在历史学的中国尺度里面,“不读书没有发言权,不读应该读的书,同样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性质之一是批判品格,“中国尺度”的建立应该是一个不断地审视对手,迎接挑战,自我批判,最后趋于完善的动态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王锐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走向政治成熟契机——新媒介与当代中国青年历史观的形成”。他分析了新媒介处理历史的特点:一是内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二是聚焦中外近现代史;三是不同时期有不同文风,体现不同的思想和价值立场;四是带有极强的论辩色彩,对话对象鲜明;五是借由“造梗”、弹幕刷屏和表情包等新传播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基本共识。王老师指出,今天的历史教育,关键在于如何让下一代更快更好地实现政治成熟,成为国家建设未来的接班者和担当人。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陈老师首先展示了几组详实的数据,提出了历史世界在人类知识中具有什么地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家,需要多少历史学家等问题。陈老师认为,我们既不能高估历史学家的作用,也不能妄自菲薄。职业历史学家的任务和担当是要进行纯学术研究,要提供重新解释世界、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理论与方法。最后,陈老师强调,不能以传统思维来理解历史,真正历史是包含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

 

会议最后,与会学者展开集体讨论,对听众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对大众历史文化和历史教育视野的拓宽进行了展望会议在与会专家和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