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系举办孟宪承班导师聘任仪式暨“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成长之路”主题沙龙
发布时间:2025-11-04


10月24日下午,我系孟宪承班成长导师聘任仪式暨“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成长之路”主题沙龙在人文楼5303室举行。大中小学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主持人黄爱梅、学科教学(历史)虚拟教研室主任徐继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研处副主任曹东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历史备课组长栾思源、进才中学研发处副主任施甜欣出席,活动由系主任助理赵崧杰主持。


黄爱梅在致辞中介绍孟宪承班作为拔尖师范人才培养项目的建设理念与育人举措,勉励同学们珍惜平台、奋力成长。导师代表曹东旭结合十年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主动拓展AI应用与数字表达等跨学科技能,成为具备创新能力与教育洞察力的新型教师。2023级孟宪承班学生李皎代表发言,表达了投身教育事业的热忱与使命。其后,黄爱梅与徐继玲老师共同为曹东旭、施甜欣与栾思源三位导师颁发孟宪承班成长导师聘书。

在主题沙龙环节,徐继玲系统介绍历史学系打造的“诚之课堂”师范生成长体系,强调大一大二的课堂观摩与积累,大三大四的实践转化与磨课演练,是走向卓越教师的关键路径。随后,三位导师分别围绕教师的“成长”“方法”“使命”进行分享。


栾思源指出,新时代历史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的发展视野,师范生要在大学阶段尽早规划、主动实践,通过教学竞赛与课堂实训加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模仿是最高效的学习”,应当通过观摩“双新”优质课堂,在借鉴中形成个人风格,高质量课程的生成离不开团队磨课与专家引领。面对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同学们应积极拓展班主任工作、家校沟通与教育政策理解等能力,回应家长教育需求不断提升的现实。最后,不要将目标局限于绩点,应提前关注教师资格证、情绪管理等实际问题,在广泛阅读与全面发展中为未来走上讲台打下坚实基础。

施甜欣以三位影响她深远的教师为例,分享了她对“教学风格”与“教育情怀”的理解。优秀教师无法简单复制,真正的风格必须在扎实学养基础上,通过借鉴与内化逐步形成。她从一位坚持“每天四道题、为理解而教”的数学老师身上领悟到反思驱动的重要性,也从引路人杨老师“以人物、细节与情感”构建课堂的魅力中感受到历史叙事的不可替代力量。她以“课比天大”总结教学初心,勉励同学们真正“活在课堂里”,在叙事中见人、在实践中生成自我风格,最终凝练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温度。
曹东旭以十年从教经历描绘当代历史教师的真实样貌。历史教师从不只承担教学角色,还需在教务管理、党务工作、班主任育人等多重身份之间灵活切换。“青年教师最缺的是时间”,初入职场往往要在高期待与高强度工作中快速适应,而时代与家长期望的提升,也要求教师更依托学校平台和团队协作实现成长。她强调“比赛积累”与“成果物化”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通过参赛积累可展示的专业成果,形成清晰的发展轨迹。最后,她以“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向,深耕十年,你就是专家”勉励同学们坚持投入、稳步沉淀,在时间中淬炼教育智慧。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围绕“输出能力培养”“教学语言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如何获得更多真实教学机会”等话题与导师深入交流。导师们逐一回应,鼓励同学们立足课堂本质,关注学生学情,夯实学科与表达基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勇敢走向教学实践。
赵崧杰在总结中表示,我系将持续深化孟宪承班建设,拓展中学教学实践平台,助力同学们在真实教育情境中快速成长。现场师生随后合影留念,活动在热烈而充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聘任仪式与主题沙龙不仅为孟宪承班学生搭建了一线名师深度对话的高质量平台,也进一步明确了师范生成长路径,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历史教师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