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2级思勉班学员赴杭州考察
发布时间:2024-06-18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

历史研究与实践:杭州考察

一一为满足我系拔尖学生培养需求,深入实施“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内容,2022级思勉班学生于2024年5月18日至19日赴浙江省杭州市开展考察实践,主要围绕文澜阁、西泠印社、杭州孔庙碑林、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博物院展开。

2024年5月18日上午,师生来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的文澜阁。

一一文澜阁位于西湖孤山南麓,曾是珍藏《四库全书》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历经十年编撰完成,先抄四份于藏于京都紫禁城和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及留都奉天,称“北四阁”,又念及江浙文人荟萃,再抄三份分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称为“南三阁”。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文汇、文宗两阁尽毁于兵火,只残存杭州文澜阁,后经丁氏兄弟等人竭力抢救,完成重建。

一一在文澜阁,思勉班同学主要围绕展品和碑刻进行观摩、研读,在全面了解了文澜阁重要历史地位及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从文字、文本到文化进行系统地认识和体悟,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交叉,对文澜阁所包含的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为深刻与清晰的理解。


一一观毕文澜阁,沿孤山路西行,思勉班师生来到坐落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孤山西麓的西泠印社

一一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文人社团之一,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学术团体。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立,汇聚了一大批近现代文化史上的精英,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先后担任社长。印社自创立以来,以现代社团组织形式从事古典艺术探索,坚持宽松运作,主张艺术多元,呈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文化形态。

一一在西泠印社,思勉班同学首先对中国金石篆刻文化进行了了解,接着根据个人兴趣对一些金石篆刻作品进行了观摩和讨论,一方面对相关文字进行识读,另一方面对相关内涵进行揣摩,提升了对以金石篆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以印社历任社长为线索,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呈现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18日下午,师生考察杭州孔庙和碑林。

一一杭州孔庙原为南宋临安府学,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始建。庙左碑林内收藏各类碑刻500余石,尤以宋高宗御书石经称闻。石经原应有131石,现存85石,计《周易》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礼记》1石,《春秋》48石,《论语》7石,《孟子》10石。

一一思勉班同学对各类碑刻和拓印进行观摩、研讨,并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部分同学还就碑刻文字识读及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指导老师则强调围绕碑刻展开的研究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提示要进一步认识碑刻文献的史料价值。同学们还结合此前在苏州孔庙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经历进行比较,进一步加强了碑刻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碑刻文献是历史文献资料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5月19日上午,师生来到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进行考察。

之江馆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的之江文化中心,馆区主题可分为“浙江通史展”和“浙江专题文化展”两大部分。博物馆中,有诸多与考古知识相关的展示,涉及遗址、遗存、遗物、地层、各种测量分析手段等,指导老师与同学们结合实物,就考古学发展、考古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地层辨认、年代问题、史前人口与环境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博物馆中还有颇多出自史前遗址的玉器,围绕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以及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思勉班同学对玉器的功能、形制、艺术水平等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之后,同学们重点参观了两晋时期的墓志和晚唐时期的经幢,对其中的文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辨认,引发了大家的诸多讨论。此外,吴越国时期出土的“阿育王塔”以及钱镠在这一时期对临安的重要建设,各种出土的文书、仪器以及神龛等等,也启发了同学们的广泛思考和讨论。

浙江作为古来富庶之地,经济生活丰富,同学们还针对博物馆中展出的明清时期土地流通所产生的地契、执照等文物进行识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土地问题和经济史的直观印象和知识累积。





一一从藏品丰富、观之难尽的博物馆出来后,师生前往邻近良渚遗址的杭州国家版本馆。

一一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是以收藏、研究、保护为最主要任务的中华版本传世工程“一总三分”保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聚集中心。

一一“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主题展以时代为序,以各类版本文物为载体,按照版本源流、版本内涵、版本技艺、版本审美、版本百相五个主题讲述江南版本文化。横向上,除古籍、家谱等历史版本外,还涵盖了印刷型版本、轻工业版本、邮政版本、金融版本、数字版本等多种类的版本资源。

一一思勉班同学深知,版本意识是历史研究需要具备的基本意识之一。从具体而形象的版本出发,向文献和文化保存的层次上升,通过主题学习的方式,同学们系统地了解版本知识以及版本背后蕴含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信息。一些为展示版本而呈现的文献内容也得到了部分同学的重视,加强了他们对特定文献的兴趣和了解。


一一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是本次考察的终点。

一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杭州市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此后历经多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良渚遗址及其所指向的良渚文化已是中国史前文化及其研究的重要标志之一。良渚博物院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和“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

一一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思勉班师生深入了解了良渚遗址的发掘经过和良渚文化的特征,并围绕史前文化、沿海或近海早期人群的生产生活、稻作农业及相关石制工具、水运及舟楫、水资源控制利用、玉文化的政治、社会和宗教意义等问题展开观摩和学习,还围绕“左利手”石制工具以及珠子、珠串等在史前文化中的分量和地位进行了开放性的讨论,进一步领略了史前文化与考古的魅力,提高了对史前文化复杂性的理解,加深了对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的认识。

一一本次考察实践活动路线安排由思勉班学生在相关老师指导下设计,是2022级思勉班继苏州、洛阳、西安、无锡考察实践后的又一次实践活动。意在通过历史文化景观游览、考古遗址考察、历史文物观摩、史料引读、现场互动教学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直观认识、并通过潜移默化和不断积累,培养学生的田野调查素质与问题提炼意识,提升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能力。

学员感想

一一两天的杭州考察短暂充实,涵盖史前到近世。

一一千年来,杭州虽经多次政区改易与沧桑巨变,仍能在破碎中闪烁,留存了厚重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永恒地留存在偌大的浙江省博物馆中,在我眼前汇聚成河。

一一高居庙堂之人往往易存于史籍,串联起历史记忆,成为后人追忆褒贬的对象。但在江湖之远,还有鲜见于官方正史的“小人物”,幸从杭州孔庙碑林可以窥见,他们混迹于国家行政与地方社会之间,努力建设一方。在数个世纪的光阴流转中,在都图里甲到街头巷尾的变迁中,他们默默守护着这座“天堂”,直到地老天荒。


——2022级思勉班 杨帆航

一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杭州是一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每当我走过一处历史遗存,就如同解锁了一块拼图,它们组合在一起,共同拼凑出了我对杭州、对吴越文化的认知图谱,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感知从平面变得立体。

一一在为期两天的游学之旅中,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一一馆内按历史沿革分设的三个通史馆,回顾了浙江跨越万年的历史画卷:一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两千年古越,一千年两宋,一百年红船……那些于漫漫时间长河中幸存的建筑和文物遗迹,带着历史的记忆和温度,让我得以窥见浙江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一几个主题馆也让人眼前一亮。民俗文化馆陈列的“万工轿”,以其精细的工艺展现了古代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以及宁绍地区的民间婚嫁习俗;宋韵文化馆则以其青灰色调的精美布局,呈现出一种沉稳而雅致的展陈美学,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雅的时代……


——2022级思勉班 周子露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杭州是一座历史感与市井气交织的城市,漫步西湖,钱塘门遗址旁是喝茶下棋的老者,走街串巷,孔庙里是笑语欢声的稚童。

一一本次考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良渚博物院,博物院建筑整体简洁大方,以“散落地面的一把玉石”为设计理念,照应良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器,玉魄国魂,玉器是良渚时期权力、礼制、信仰的物质载体,是先民用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的依据,博物院内细致的展示介绍使我对良渚先民们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2级思勉班 周梦婷

一一本次杭州研学依旧采取边走边看、边看边谈的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切地理解考察地点和文物背后丰富的历史内涵。

一一天气虽然略显炎热,但难以阻挠大家求知若渴的心理。

一一漫步文渊阁内,仿佛浸染于江南的人文底蕴之中;徘徊西泠印社,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置身良渚博物馆内,不由感叹于先民的伟大智慧……

一一令我印象尤深的当属孔庙碑林。当我们站在碑前细细阅读上面已渐模糊的文字,许多熟悉的人名、地名出现在眼前,原先在课堂中所习得的古代史、近代史知识,一下子涌入脑中,与眼前的碑刻一起,构成了一部鲜活的历史。我和杨帆航同学认真阅读了一块民国初期所立的碑刻,并对我们通过释读所发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虽然以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暂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个思考与辩论的过程仍令我获益良多。

一一总体而言,这样一次研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实物的机会,使我们能够将书中所得与亲眼所见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


——2022级思勉班 蔡廷襄


一一杭州的当下,是博物馆里前沿的数字科技与西湖边上悠悠慢慢的市民歌舞。她的过去,则比越剧咿呀婉转的调子更加一波三折。我们走过钱塘门、涌金门、清波门,这曾经的杭州垣城西城墙,以西湖为天然的屏障,人并不同自然分离;在清朝,也是八旗驻防城的西城墙。1860年、1861年太平天国两次进入杭州,直到1864年才为湘军所收复。杭州将军瑞昌、浙江巡抚王昌龄相继自杀,山河破碎风飘絮,此前八十一万人口已合计不过数万。歌舞升平的背后是历史疼痛。也许当这种集体记忆再次被唤醒,作为古城的杭州才再次泛起涟漪。


——2022级思勉班 田心怡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编辑:窦薇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