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学系本科生2024年度田野考察与实习情况一览
发布时间:2025-01-03


历史学系着力打造立体化田野考察实践训练,以“行知合一”强化本科生史学实践能力提升。依托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积极开发上海市内资源,同时以“沪内-周边-江南-中原-边疆-X”为路径拓展实习路线,推进传统的“江南线”(苏锡常)和“运河线”(杭淮),精耕“中原线”(豫晋),并与地理科学专业联合开拓“西北线”(陕疆),多维度多层次提升学生的田野研究和实践能力。完善以“古典语言、周边国家语言和欧洲国家语言”为特色的多语种学习平台,强化学生语言能力,以期未来依托“海外工作站”能够将实习线路拓展至其他国家,拓展国际视野。




田野考察和研学情况

依托课程/项目

所在城市

考察内容

历史、地理拔尖基地联合野外实习

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石河子

新疆师范大学、交河故城、高昌古城、北庭故城、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乌鲁木齐河流域、天山一号冰川、吐鲁番、达坂城盐湖、坎儿井

行走历史

河南·开封/郑州/洛阳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焦裕禄纪念馆、河南博物院、开封博物馆、州桥遗址、嵩阳书院、洛阳博物馆、汉魏古城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博物馆

浙南田野调查

浙江·青田

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

历史访谈与田野考察

浙江·杭州

文澜阁、西泠印社、杭州孔庙碑林、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博物院

江苏·南京

中国科举博物馆、渤泥国王墓、总统府、明孝陵、中山陵、栖霞区南朝陵墓石刻群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汉口租借旧址、汉阳府旧址、洋务运动旧址

电影里的中国当代史

上海

上海电影博物馆

上海地方志经典文献研读

上海

马桥古文化遗址

中国基督教史

上海

土山湾博物馆、徐光启纪念馆、徐光启墓以及徐家汇藏书楼

信息技术与公众史学

上海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

中国古代妇女史

上海

黄道婆纪念公园

犹太文明/犹太文明史

上海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1

历史、地理联合野外实习


简介:旨在扩展历史学、地理科学拔尖班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历史学和地理学自古就存在千丝万缕的连结,未来史地拔尖基地将继续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为进一步探索培育本科生跨学科视野贡献智慧。


内容:依托地理科学学院“一带一路”北天山野外实习基地开展历史、地理拔尖基地联合野外实习,实地考察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等人文遗迹,走访北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等四条亚洲内陆典型流域,认识相关地貌的自然地理特征,思考新疆地区人与自然独特的互动。


图片

2

行走历史


简介:田野调研是学术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历史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资料研读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建立起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感觉和直观认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内容:河南考察范围广泛、主题丰富多元、内容详实厚重,涵盖了从文明起源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再到近现代社会转型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涉及教育传承、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拓宽学生历史研究的视野与思路,激发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探索欲望,提升历史感知能力、研究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图片

3

浙南田野考察


简介: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分组对浙江的乡镇进行口述访谈、搜集和解读民间文献,考察乡民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以高强度训练磨练身体与意志,丰富对历史的认知,学习地域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增强沟通能力。


内容:研读浙江青田县的民间文献(族谱、契约、科仪书、方志和碑铭等),通过具体空间(方位、景观和生态环境等)理解史料产生的背景、史料所反映的人际关系与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融合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思路。通过对村民进行实地访谈,在沟通和交流中了解他们关心什么、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他们对周边的人和世界的认知,以此认识到这些受访者是民间文献的提供者和信息来源。


图片

4

历史访谈与田野考察


简介:我系为“思勉班”开设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有计划、有目标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促成阅读、思考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文献研读、考古遗址考察、历史文物观摩、现场互动教学等形式拓宽学生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视野,增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直观认识,以期训练出既拥有收集、整理史料,以及史事考证能力,又具备整体性思维、宏观思考能力的历史学研究者。


内容:赴武汉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座谈交流并考察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汉口租借旧址、汉阳府旧址、洋务运动旧址等地,感受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变革、地域与文化、自然与人文的紧密联结。


图片


内容:赴浙江省杭州市开展考察实践,围绕文澜阁、西泠印社、杭州孔庙碑林、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博物院展开。


图片


内容:赴南京参观中国科举博物馆、渤泥国王墓、总统府、明孝陵、中山陵、栖霞区南朝陵墓石刻群等地,感受金陵古都的历史底蕴。


图片

5

电影里的中国当代史


简介:通过放映反映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的电影,阅读与所观影片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尝试对相关影片的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辩证地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各类问题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复杂性,加深对当下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内容:上海电影博物馆呈现了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生动演绎了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背后的故事,是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最为重要的展示窗口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将教学内容具象化,从而更好了解上海电影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

图片

6

上海地方志经典文献研读


简介:通过阅读南宋《(绍熙)云间志》、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清代《(同治)上海县志》、民国《上海县续志》等四部上海地方志经典文献,辅以对地方志文献中所提及的历史建筑、文物、河道、风俗的现场的采访与历史调查,考察上海地区历史文化发展过程。


内容:马桥古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县南部,马桥乡俞塘河竹港汇合处,俞塘北岸。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古文化和上海地方历史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为系统研究东南地区古文化填补空白,又为南北方文化间的关系和影响提供连结的纽带,为推断上海成陆进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7

中国基督教史


简介:讲授自唐以来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将涉及基督教入华期间开展的慈善救济、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融合。


图片


内容:1847年,天主教江南教区在本地建耶稣会会院,继承徐光启、利玛窦开创的“西学东渐”“中学西传”事业。此后,一系列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出版、慈善和宗教机构次第兴建。徐家汇逐渐成为文化重镇。通过对土山湾博物馆、徐光启纪念馆、徐光启墓以及徐家汇藏书的考察,实地探寻天主教于近代上海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足迹。


图片

8

信息技术与公众史学


简介:传授如何分析与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公共历史传播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公共历史传播中的表现是多样的,主要关注影像历史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等三个方面。首先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公共历史传播中的表现与影响,其次要求选课同学分别针对影像历史进行现象分析与实践。


内容:上海车墩影视基地由南京路、石库门里弄群、马勒别墅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是以民国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作为公众史学“理论+实践”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实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公共历史传播中的表现与影响,帮助同学们对影像历史进行现象分析与实践。


图片

9

中国古代妇女史


简介:讲解中国古代女性与社会性别的历史,聚焦与中国古代妇女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性别重要概念与理论,例如中国古代妇女的服饰妆容、作为身体文化的缠足、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和古代法律中的妇女等。


内容:结合课程讲授内容,深入学习黄道婆如何将先进工具与技术在松江府大力推广,从而推动江南地区纺织技术的发展,并详细了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图片

10

犹太文明/犹太文明史


简介:本系统讲授犹太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犹太文明演进脉络,内容涉及犹太历史、犹太文化、犹太社会、犹太民族特性以及当代以色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为学生了解世界文明、西方文化以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提供独特的视角,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其人文素养。


内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作为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历史遗迹的纪念馆,通过近千件(组)珍贵文物史料,160余个鲜活的人物故事、10余个复原场景,以及镌刻有18578个姓名的“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生动、真实、可信地再现“上海犹太难民史”。通过课堂教授与实地考察,帮助同学们建立立体鲜活的上海犹太难民社团生活图景。


图片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祎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