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3级师范生教育见习系列回顾(五)·南洋模范中学
发布时间:2024-12-16

为切实提升师范生的能力素养,增进在校师范生对一线教学实际状况的了解,从 11 月 18 日至 11 月 22 日,我系16名 2023 级师范生同学前往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开展教育见习。

南洋模范中学安排了丰富的内容,以听课为主,也有座谈、讲座、观摩拓展课、参加区级公开课教研、参观校史馆等活动。同学们旁听了高一和高二的9节常规课,内容包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10课和《纲要》(下)的第19、20、22课。其中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不同老师的不同演绎,令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同一教师面对不同学情的灵活应对,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模各位老师的教学都极有特点。例如俞颖杰老师讲授《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时,以毛主席访问苏联的礼单和苏联给中国的回礼,引入教学,非常新颖。通过一个小的历史细节,反映出时代的特征,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动摇,但是最后还是落脚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明确社会主义终将胜利这一信念,讲课思路清晰,以史料丰富课堂内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推进。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时,利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条线索,为学生整理近代世界格局的变化,指导学生从一条条基本史实中,归纳整理出世界近现代史几百年的政治经济格局线索。而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中,则又以北京的中南海、石头胡同和地铁西单站等地名来导入教学,从蒙古语为切口来揭示辽夏金元的统治给北京留下的深刻烙印,进而梳理辽夏金元的统治,使学生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有更深的了解。


图片


朱广超老师的新课教学模式,则注重对于书本内容的解读,吃透教材。他讲授《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将教材成段的文字拆解为围绕同一主题的各方面内容板块,以条目式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便于重点的捕获;同时凭借丰富的个人经验与广博的阅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观点;还不忘等级考目标,对于重要考点进行讲解强化,帮学生拎出重点,有的放矢,上课课堂节奏把握极妙。


图片


尹近赓老师讲授同一课,则强调逻辑清晰,重视史料作用。同一则史料,既可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又可从应试角度转变为大题给出的材料,从而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特定类型的史料,解答不同类别的题目。并且教师指导学生在不同零散的知识点中寻求共性, 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历史规律,在将其作为小论文写作的素材之余,更为其当作历史解释的范例,从而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多方历史素养。


图片


讲授《两宋的政治与军事》的缪宏燕老师,上课富有激情,注重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历史情境,以林冲的实际权力为案例,强化对于北宋崇文抑武国策的认识, 还引导学生使用多元史料研究问题并分析各类史料的价值,一举而三济益,值得学习。缪老师授课幽默风趣,声调抑扬顿挫,神情手势生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片


在见习的最后一天,见习小组的同学们还参加了集体教研活动,学习上海大学徐坚教授的讲座《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观摩了“初高中历史教师史学素养提升”研修项目暨统编教材研读讲座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


图片


通过课堂和教研活动观摩、课后与老师们交流,见习同学收获良多,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1.用好教材。教师自己要熟悉教材,也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所有内容。这种掌握不是死记硬背,是框架、是整体认知。此外,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落脚点。

2.课堂内容。用典型、不难、有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导入。如毛主席访问苏联的礼单和苏联给中国的回礼、北京城市中源于蒙古语的地名等;还要结合时代背景,选取最恰当的导入内容。课程教学中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要在课堂中强调,根据学生情况、考试内容、考情预测等适当深入,课堂没讲完的内容还可以通过作业呈现给学生。要详略得当,也要在课上设计缓冲地带,让学生适度放松。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综合素养的训练,通过提问学生、带领学生分析史料来锻炼学生对史料的运用、分析能力,锻炼学生思考的辩证能力。

3.师生互动。课堂不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均会向学生发问,通过提问加深印象,同时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教师会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进行连续追问,引导、帮助学生补充细节、完善逻辑;有的老师还将学生活动纳入教学过程,如与学生扮演历史角色,一来一往间,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了轻松活跃的上课气氛。

4.结合学情。老师们反复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对于不同年级、不同选科的同学,课堂设置也要有所区别。如面对高一学生,要引导他们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重在普及常识;对于高二合格考的学生,双方不要相互为难;对于高二等级考的学生,该有的知识点一定不能少,还要适当有所拓展。一定要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和达成教学目标。要体会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耐心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要能够接受反复地讲授。

5.家常课与公开课。二者有所区别,家常课短平快,提高教学效率;公开课设计感强,互动多,有起承转合。公开课的内容可以在调整后应用到家常课,反之亦然。

6.PPT与板书。一节课的PPT页数不宜过多,化繁为简,用于呈现史料、要解读的图像等,地图一定要用课本或地理图册上的;板书要呈现逻辑结构,与PPT相互配合。

7.班主任的角色。俞老师用“开明君主制”来形容班主任,要协调好与各科教师的关系,要指导学生时间精力的分配等。

见习时间是短暂的,但也让师范生同学们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认识。大家清晰的认识到,从学生成为老师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是一件看似没有门槛实则很有挑战的事情。期待未来都能不负韶华,不断努力,成为真正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供稿:南洋模范中学见习组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