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学系“思古勉今”系列学术沙龙第十五场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08

2024年12月2日上午,历史学系“思古勉今”系列学术沙龙第十五场暨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冷战与周边”系列研究生沙龙第二场在人文楼1203室举办。我系博士生陈彦如作主题为《田中角荣、列岛改造与日本地方政治——核电站建设浪潮何以席卷新潟》的报告,博士生刘硕作为主评人,多位研究生前来聆听交流,学术氛围浓厚。


图片


陈彦如从田中角荣在内政方面的建树——列岛改造计划入手,将政治学视角引入新潟地方社会史的研究中,汇报了目前正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的三个小节。第一部分为“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来临与自民党政权长期化”。在战后日本政治的“五五年体制”框架下,自民党与社会党长期对峙。而田中角荣是一位善于利权交换手段的典型自民党型政治家。田中有意识地给予建筑行业政策倾斜,推动地方大型公共设施(如核电站)建设。在第二部分“核电站建设浪潮何以在新潟铺开”中,陈彦如将研究视角转向了地方层面,围绕田中在新潟县建设核电站的愿景与实际行动展开。陈彦如详细叙述了1966年前后柏崎荒滨购地始末,虽然柏崎刈羽核电站的修建遭到了阻力,但是最为关键的土地收购工作进展较快,因而建设核电站的行政流程得以相对顺利地完成。在第三部分“新潟为何会成为‘角荣的风土’”中,陈彦如进一步从地方政党势力和当地民众的三边互动中分析个中原因,还就“社会党在新潟地区乃至全国的弱势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图片



分享报告结束后,陈波教授、徐显芬教授、蔡梓副教授以及刘硕作为与谈人发表了评论。陈波教授首先肯定跨研究室交流的重要性和效果,同时也从陈彦如的讲座中得到很多启发,并建议要关注日本的利益团体或是全国性核电游说力量的作用。蔡梓副教授则指出,政党的利益集团会随时代有所变化,如何梳理清楚组成部分及其变动,将会是后续的研究重点。徐显芬教授就陈彦如的文章结构、逻辑顺序提出疑问,建议每一章的研究主体需有所侧重,以起到起伏有序的效果。刘硕则提出在本章的写作中,除了社会党、自民党,作为第三方的民众同样不能缺位。


图片


最后,师生们针对国际社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核能的恐慌现象展开热烈讨论。陈波教授认为,对于核能这种新生事物,民众尚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比较容易受到诸如福龙丸事件、美苏核试验、科学家公开言论等偶发事件的冲击,对核能态度时常出现摇摆,恐慌情绪实际上是民众对放射性物质的认知不断丰富的过程。陈彦如结合日本案例指出,日本社会对“核”带有某种“敏感”的特质。就新潟当地民众而言,农民、家庭主妇等具有朴素的地域主义情感,是他们反感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此外,当时核电技术的安全性也是民众的顾虑之一。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供稿:张怡雯

审校:陈波

编辑:张祎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