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回顾| 诚之课堂·研课工作坊聚焦“两次鸦片战争”
发布时间:2025-03-21

3月14日晚,新学期首次研课工作坊在线上举行,活动聚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展开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研讨。我系曹焱茜、杨子璇两位同学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华东理工大学附属浦东科技高级中学朱幸福、我系裘陈江两位老师应邀作为点评嘉宾,黄爱梅老师主持工作坊。

图片

曹焱茜同学围绕“两次鸦片战争”课程展开教学设计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与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板书结构以及作业等环节。曹同学提出通过史料、历史地图、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系统化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进程与影响,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家国情怀。

图片

杨子璇同学以“天朝梦醒”为主题,通过三个教学环节,表现19世纪前中期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差异和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在教学设计中运用问题链式教学法,以“战争是否必然爆发”、“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中国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

在点评环节,裘陈江老师肯定了两位同学认真的教学准备,同时指出两位同学在史料引用和用词方面的严谨性有待提高,如明确标注史料来源和版本,“天朝梦醒”的主题词也需再作斟酌。尤其应该注意如何更有效地重构教材内容,建议两次鸦片战争的讲授不应孤立进行,而要注意纵横维度的联系,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可以从广州入城问题等史实入手。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需更加自然,避免强烈的脱节感。

朱幸福老师结合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从教学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个性化与趣味性四个角度进行点评。在规范性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简明精准,建议控制在三个目标以内为宜;同时,教学重难点需突出明确,避免罗列过多导致课堂难以落实。在科学性上,朱老师强调历史教学应当紧扣课标、教材、学情与史实,关注教材内容与前沿史学成果的协调更新,调整相关表述。朱老师特别指出教学设计应当关注个性化和趣味性,鼓励同学们在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中展现个人思考,尽量在历史课堂注入具体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吸引学生喜爱并参与课堂互动。

图片

黄爱梅老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教材与学术研究之间需进行审慎评估,避免脱节或误读,并在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协调关系。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供稿:杨子璇

编辑:雷子妍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