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6 日上午,由我系汤晓燕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明互鉴视野下 17 - 20 世纪中法文化交流档案整理与历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博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该项目的研究推进提供宝贵建议。
论证会由我系沐涛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评议专家阵容强大,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毅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向荣教授、李宏图教授、黄洋教授、张杨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黄艳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朱明教授。项目组成员则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故宫博物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等海内外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
首先,项目首席专家汤晓燕教授在开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项目的研究价值与实施方案。汤教授从中法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出发,对项目基本信息、研究现状、研究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汇报。汤教授着重向各位专家介绍了课题组计划借助跨国文化流通理论、图像艺术史及文学接受学等理论,牢牢把握团队成员跨学科的优势,深入探究中法文化交流历史演进过程中两国文明互融所产生的人类文明智慧。
随后,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汇报、对项目研究方案进行深入评议、与课题组成员充分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认为该项目立足中法建交60 周年的时代背景,聚焦 17 - 20 世纪中法文化交流这一重要领域,围绕中法文化交流档案整理与历史研究的基础性、系统性问题,基于科学合理的研究逻辑展开。项目选题具有高度前瞻性和重要现实意义,内容设计详实全面,逻辑结构严谨清晰,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极高的学术创新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同时,各位专家也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为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着重强调了史观在项目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应当辩证把握19世纪的中西观,对 19 世纪史观进行批判性研究,尤其要关注殖民背景下中法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因素,因为这影响了双方交流中的思想与文化要素。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毅教授聚焦于中法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思想贡献,建议项目研究过程中寻找如国家建构、文化变迁等具有转折意义的线索,从而将零散的文化事件和资料有机串联起来,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向荣教授提醒研究团队需要留意档案整理与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使档案整理更好地服务于历史研究,同时历史研究也能为档案整理提供方向和指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宏图教授提出文化变迁理论可以为项目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他认为,该理论有助于研究团队从不同维度深入理解中法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丰富研究的理论内涵和分析框架。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黄洋教授指出,项目资料涉及思想和图像两个重要方面,图像作为个案与物质文化交流紧密相关,在研究中应避免将二者割裂开来,要注重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研究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杨教授从国家建构的宏观层面出发,强调关注文化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项目研究思路的拓展提供了新方向,启发团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黄艳红教授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不同时期中法文化交流社会背景的剖析,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化交流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朱明教授认为该项目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为史料的整理、学者个体的研究以及跨学科的团队合作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项目组要进一步提升议题的当下性与现实价值。
自由讨论环节由我系朱明教授主持。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王论跃教授分享了在法国汉学界的研究经验,并表示愿意在资料收集和方法论指导等方面为项目提供支持。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孙一萍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实践,提出在子课题研究中应注重挖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内容,深入探究历史细节,以小见大展现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和全貌。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乐启良教授认为子课题将把接受史与比较视野结合起来,探究不同历史阶段的法国如何把中国作为东方资源中的一种,从中汲取解决自身问题的灵感。浙江大学张弛教授、山东大学卢梦雅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王雯菲副教授、故宫博物院李晨哲副研究员、上海大学沐越、北京大学韩思成、华东师范大学肖琦副教授、高嘉懿副教授等课题组成员也纷纷发言,围绕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议最后,汤晓燕教授代表课题组,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认为这些建议对课题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表示,通过此次开题论证研讨会,课题组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导思想与材料选取的标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手段,多方听取反馈意见,力争在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以确保课题的圆满完成。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祎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