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校级百场学术讲座暨AI赋能教育教学研讨会在1306室召开。我系系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赵思渊教授带来题为《人工智能与“历史学家的技艺”》讲座。系党委书记瞿骏、系主任梁志出席会议,教师、学生等数十人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由副系主任朱明主持。 讲座聚焦于大语言模型为史学研究带来的各种转变,围绕AIGC时代之前的数字人文历史、大语言模型为历史研究带来的变革和大语言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三个主题展开。在回顾史学AI时代的史前史时,主讲人强调从计量史学经人文计算到AI爆发之前的数字人文,在过去的数个阶段,信息技术为史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指出了上一轮数字人文技术是如何引领下一轮数字人文改革的。以大语言模型为例的AIGC技术作为最新一轮历史学信息化浪潮,承袭了之前计量、人文计算、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化技术的基因,为史学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 随后主讲人通过对现有诸如Claude 3、ChatGPT、Gemini、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的归纳总结,列举了每种AI的优缺点,并分享了个人的测试和使用心得。他强调在进行测试和使用的过程之中,AI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与时俱进地探索AI的使用方式,是未来历史学家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谷歌开发的大语言模型Gemini已经具备了识别图像的能力。主讲人以明清经济史部分史料为依托,通过检测AI判读史料的能力发现:第一,AI已经有了基本的识别史料能力,能够给出史料中的人名、地名、时间等重要信息;第二,由于AI已经受过了史料的语料训练,因此能够对史料进行有限的分析,判断史料的年代,并猜测史料形成的背景;第三,AI能够对两则史料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并给出自己的判断理由。不过,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人们对AI进行正确的“提问”,特别是给出恰当的提示语。因此,虽然AI目前在语言翻译、概要撰写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前景,并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历史学研究辅助工作,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主导历史学研究的依然是人类历史学家。 除史学研究外,AI也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海外目前已经开始将ChatGPT应用到历史情境复原的教学场景之中,可以根据史料构建虚拟剧本。学生在虚拟剧本中进行行动,由AI根据已有史料判定学生行动的结果,学生则根据该结果思索下一步的行动,最后走向一个独特的结局。这种把历史教“活”的教学手段兼具趣味性和准确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将历史全景式地教授给学生,故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讲座最后,主讲人以卡尔《历史是什么》中“历史是历史学家和过去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引出AI时代历史学家定位的问题。如前所述,历史学家依然主导着历史研究,但是AI的出现大大削减了“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今后,历史学家提出问题的能力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如何引导AI、指挥AI,将这一新技术整合进入历史学研究将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课题。 在AI赋能教育的教学研讨环节,与会者就AI的具体应用、带来的风险、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例如学生如何使用AI完成作业的问题,虽然曾经有过号称能检测AI的Intuition,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有关AI使用的学术手册,同时也可以加强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建立阶段性学习任务、回归闭卷考试等在AI时代下仍然适用的考试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关于历史学领域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的最新进展,以及AI在字形字体辨识上的新突破,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探讨。特别是伴随着AI对学术语言风格的模仿和史料的积累,是否会导致AI论文写作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大家比较担忧的地方。总而言之,AI是历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兴事物和发展趋向,作为历史学者需要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技术和理念的学习与认识,使AI有效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