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讲座回顾 | 郭子林:文明交流互鉴理论视阈中的古埃及与周围世界兴衰

2022年8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第20场暨历史学系“大夏世界史论坛”高端讲座第22场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郭子林教授为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两百余名师生带来了题为《文明交流互鉴理论视阈中的古埃及与周围世界兴衰》的学术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李海峰教授为本次学术活动的主持人。

讲座伊始,李海峰教授对主讲嘉宾表示了欢迎,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主讲嘉宾的学术经历。郭子林教授长期从事古代埃及史研究和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内埃及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和《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40篇学术论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0多部。李海峰老师同时表示,郭子林教授的本次讲座从文明、交流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埃及的兴衰与周围王国关系以及双方之间的交流,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

在导言部分,郭子林教授首先明确本次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第二部分是从埃及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交流这一事例来具体分析文明交流互鉴理论,同时郭子林教授也强调,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全论证理论的正确性,而是为了改变视角,将目光放回到事例本身,或者说是放回到如今全球史强调的“无中心”“各自兴衰”等理念。



在第一部分中,郭子林教授从背景、内容、学术逻辑、历史逻辑以及理论逻辑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理论。所谓文明互鉴交流理论,实际上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提到的文明交流、共同发展等理念,包括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与动力、结果和意义,以及原则与方略。郭子林教授指出,这一理念本质上是一个能够自圆其说且具有多重逻辑的学说:就学术逻辑而言,古代和中世纪史学对世界的关照,近代以来史家对世界史撰述的重视,以及冷战后文明冲突论的盛行,都为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对于历史逻辑,多样性与平等性的历史统一,交流互鉴与文明发展的历史统一,以及理论认识与伟大实践的历史统一则是理论能够产生的底层原因之一;至于理论逻辑或者说是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史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总书记对历史科学的论述,成为了理论产生的现实要素。

紧接着在第二部分,郭子林教授详细讲述了埃及这一特殊文明与周围的世界交流。首先,古埃及与周边世界交往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19世纪,西方学者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认为埃及文明的发展是受到更先进的西亚文明的影响而产生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文化传播论与帝国主义开始盛行,埃及文明作为强势文明对弱势地区的影响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随着欧美新史学以及埃及考古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心边缘理论被引入这一研究领域,从埃及内部探讨其兴衰以及对周边的影响,成为了主流;到了近些年,从多个维度来讨论埃及与周围世界的交流互动成为了更加完善的研究方法。

然而,尽管相关理论已经非常完善,郭子林教授依然指出,关于相同时空下古埃及文明和周围地区兴衰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也正是郭教授想要探索的问题。

随后郭子林教授详细地分析了埃及与周边世界的交流。埃及本身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环境当中,其北方是广袤的地中海,向东毗邻西亚,南方为努比亚,而西方则是利比亚地区,因此可以将埃及与周边世界的互动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埃及与西亚地区的交往,通过考古发现可知,双方之间的互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到3000年的早王朝时期,可以说,埃及文明与西亚文明是共同发展的,而到了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以及后期埃及,双方的交流随着战争不断加深,希克索斯人、亚述人等对埃及的统治都推动了这一过程;其次是埃及与利比亚地区的交流,实际上,早在前王朝时期,利比亚人就已经是埃及王国的威胁之一,而到了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利比亚人更是在埃及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统治;再次是埃及与努比亚地区,作为尼罗河流域地区,双方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就开始了交流,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战争都意味着双方之间具有很深刻的相互影响;最后是地中海地区,尽管早期埃及文明与海洋的联系并不深刻,但其文献中有三百多次提到了地中海,可见其重视,而到了新王国时期,双方的交流越发明显,爱琴文明的诸多特点已经在埃及出现,亚历山大东征以及托勒密埃及的建立更是使埃及文化与希腊文化更进一步的交融。

在总结部分,郭子林教授在论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文明没有贵贱之分;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三、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四、我们始终倡导和平共存、主张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李海峰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点评,认为郭子林教授的讲座既有宏观理论的分析,又有微观历史的考察,极具启发意义。参与讲座的师生们也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积极发文,提出了不少有深刻价值的问题,郭子林教授也做出了细致的回答。本次讲座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供稿:连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