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第一版
开 本:16开
字 数:315千字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578227
内容简介
《机遇与制约:豫西和浙西近代经济比较》关注的主题是近代经济在豫西和浙西地区发生和发展的机遇与制约。从近代化发展的视角,考察了两地农业、手工业、贸易以及近代新兴的工业、交通、金融等方面,向读者呈现了因受到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区位、交通运输条件、农业结构、人口与资源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地近代经济发展过程明显的区域特殊性,指出它们在共同的机遇面前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影响了其发展的方向,并分析了豫西近代化进程受到的制约因素。
理论界越来越关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强调不同区域近代经济部门产生与发展过程的曲折反复,更倾向于考察近代经济变迁过程的历史连续性与地域差异性,试图从时间、空间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分辨不同区域近代发展的特殊之处。从两个区域经济的近代变化过程来看,区域经济变迁呈现出多向性,很难用近代化的一般标准去概括。本书作者尝试由人口―资源关系、经济结构、市场规模、金融体系、交通运输条件等的区域比较,探讨两种不同近代发展路径的生成机制。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首先提出了“豫西”的概念,并经过大量史实研究,总结出“与浙西相比,可将豫西地区的近代经济变迁界定为一种近代化发展的内陆模式――豫西模式”。这种模式以矿产资源的开掘为近代部门发展的重心,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能源需求,同时,受到近代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水平的制约。并不无惋惜地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之初,豫西地区的近代化发展存在着几种可能性,但最终走上的却是资源型发展的近代化道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的近代化,对之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董建波,男,1967年出生,河南省渑池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江南区域史、历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著有《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17)、《史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塘栖:一个江南市镇的社会经济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临平商贸史》(杭州出版社,2017)。参与主编“余杭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2017)、“平湖老鼎丰酱园档案整理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2017)、“平湖老鼎丰酱园档案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20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