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胡铁球教授谈“史料解读的困境:以四个具体案例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12-10
   
   2018年12月7日14时,浙江师范大学胡铁球教授主讲的“史料解读的困境:以四个具体案例为中心”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1306室举行,由历史系黄阿明老师主持。
 
 
    胡铁球教授指出,史料解读看似轻松,实际非常复杂。为更好解读史料、接近历史真相,胡教授结合自己研究成果,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说明史料解读问题。
  首先,制度解释具有比较优势,所有的史料都必须在制度框架内解读。胡教授将制度与社会比作一张大网,网绳是制度,网眼是社会或人;正是网绳的走向及其内容决定了网眼的式样,制度决定了社会的根本性质。解读任何史料必须在其制度框架内思考,否则不是似是而非,就是不得其解。中国明清大一统局面下具有同一制度框架,从制度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比文化、环境等角度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比如,分析晋商、徽商的兴盛原因,学界多谈及人多地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军镇消费、开中制、文化、风俗、物产等,但若仔细分析,这些都不是核心原因。胡教授认为,从制度与经验传播的角度来看,晋商、徽商获得专卖专营权,以及“带路人”获得成功且可复制的独特经营理念,这才是其兴起与强大的关键所在。
  第二,要处理好特殊性史料和一般性史料间的关系,在制度框架内解读案例。符合典章制度规定的行为,基本上不会记录下来,故往往被人忽视;而违背典章制度规定的行为,往往会大量记录下来,故常常引起史学者的高度关注。解读特殊案例时必须关注没有记录下来的一般性制度规定。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阅读各个朝代的法律、典章制度,然后再解读案例,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看法。例如,研究魏晋南北朝婚姻问题,举了许多偷情、私奔以及恋爱结婚的案例,于是便得出魏晋南北朝时婚姻比较自由的结论,这便忽视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强烈的门第观念与国家法律禁令,没有意识到所谓婚姻自由只是特例而不可能是常态。再如,研究乡村史时,紧盯着网眼中的乡村事务,而没有观察到皇权之绳对乡村事务的框定作用,于是便得出“乡村自治”以及“皇权不下县”的惊人结论。
  第三,只有熟知典章制度与当时的书写格式,才能对史料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对此,胡教授列举了自己研究歇家时遇到的两则具体史料,依据制度背景与书写格式,对具体情境中“歇家”的所指以及“解人犯”的主语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第四,必须全面搜集史料、互相印证,理解好每个数据的具体含义。针对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税粮折价与市场粮价基本一致的观点,胡教授经过全面梳理、对比史料,仔细分析具体数字的意义,指出折银价与“市场时价”迥异,还包括耗费、运价、雇价等诸多费用,实际含义较复杂。针对有学者把“实役”中的银钱理解为“实际工资”,胡教授将史料对照解读后认为,“实役”中的银钱应指“折役银”。
 
 
  在讲座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就明清商帮兴盛因素、具体史料中“解人犯”的主语、如何取舍史料、如何从点到面思考宏观议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气氛十分热烈。这场讲座中谈到的史料解读方法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本场讲座为我校百场校级讲座第157场、大夏中国史讲座第10场,历史学系青年教师联合会亦给予了有力支持。
                        
  文字: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