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东教授、李孝迁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将于12月8日在闵行校区举办新书发布座谈会。“丛刊”获“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以及“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发布会将新推《中国古代史学评论》、《历史研究法二种合刊》、《史学方法论》、《近代中国史家学记》、《京师大学堂历史讲义合刊》、《陈啸江史学论文集》、《近代中国学者论日本汉学》、《英国文化史》,再版《中国现代史学评论》、《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四种》、《现代大学史学系概览》。相信小伙伴们一定等不及了吧?小编将自“丛刊缘起”说起,陆续介绍这套丛书。
丛刊缘起
学术的发展离不开新史料、新视野和新方法,而新史料则尤为关键。就史学而言,世人尝谓无史料便无史学。王国维曾说:“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无独有偶,陈寅恪亦以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顺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否则谓之未入流。王、陈二氏所言,实为至论。抚今追昔,中国史学之发达,每每与新史料的发现有着内在联系。举凡学术领域之开拓、学术热点之生成,乃至学术风气之转移、研究方法之创新,往往均缘起于新史料之发现。职是之故,丛刊之编辑,即旨在为中国近代史学史学科向纵深推进,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持。
当下的数字化技术为发掘新史料提供了捷径。晚近以来大量文献数据库的推陈出新,中西文报刊图书资料的影印和数字化,各地图书馆、档案馆开放程度的提高,近代学人文集、书信、日记不断影印整理出版,凡此种种,都注定这个时代将是一个史料大发现的时代。我们有幸处在一个图书资讯极度发达的年代,当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绝好机遇,做出更好的研究业绩。
以往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大多关注史家生平及其著作,所用材料以正式出版的书籍和期刊文献为主,研究主题和视野均有很大的局限。如果放宽学术视野,把史学作为整个社会、政治、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互相联络,那么研究中国近代史学所凭借的资料将甚为丰富,且对其也有更为立体动态的观察,而不仅就史论史。令人遗憾的是,近代史学文献资料尚未有系统全面的搜集和整理,从而成为学科发展的瓶颈之一。适值数字化时代,我们有志于从事这项为人作嫁衣裳的事业,推出《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计划陆续出版各种文献资料,以飨学界同仁。
丛刊收录文献的原则:其一“详人所略,略人所详”,丛刊以发掘新史料为主,尤其是中西文报刊以及档案资料;其二“应有尽有,应无尽无”,丛刊并非常见文献的大杂烩,在文献搜集的广度和深度上,力求涸泽而渔,为研究者提供一份全新的资料,使之具有长久的学术价值。我们立志让丛刊成为相关研究者的案头必备。
这项资料整理工作,涉及面极广,非凭一手一足之力,亦非一朝一夕之功,便可期而成,必待众缘,发挥集体作业的优势,方能集腋成裘,形成规模。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领域有着长久深厚的学术传统,素为海内外所共识。我们有责任,也有雄心和耐心为本学科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在当下的学术评价机制中,这些努力或许不被认可,然为学术自身计,不较一时得失,同仁仍勉力为之。
欢迎学界同道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