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三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育海外研修暑期学校通讯
发布时间:2018-08-05

201871日至715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历史教育海外研修暑期学校在德国举行。本次暑期学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与国际历史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istory DidacticISHD)及德国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学系联合主办。参加此次暑期学校的学员有四川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历史教育研究者、广东的一线中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本科生、研究生。暑期学校的领队是历史学系葛君博士和思勉高等研究院范丁梁青年研究员。

(图172日暑期学校开幕式合影)

72日,暑期学校于奥格斯堡大学I楼演讲厅召开。奥格斯堡大学: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副校长彼得・维泽教授(Peter Welzel),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系副系主任格雷格・韦伯教授(Gregor Weber),奥格斯堡大学外事办主任萨比娜・塔姆博士(Sabine Tamm),奥格斯堡大学历史教育教授、国际历史教育学会主席苏珊・波普教授(Susanne Popp)以及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教育领事黄崇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孟钟捷教授先后致辞,介绍了本期暑期学校的主题、组织内容、形式,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学系建立长期工作站的共同意愿。全体学员参加了此次开幕式,并与致辞教授们合影留念。

(图2:孟钟捷教授在暑期学校开幕式致辞)

全球历史教育之趋势

72日下午,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系历史教育教授、国际历史教育协会主席苏珊・波普教授为大家带来的第一场讲座题为《历史教育的全球趋势》,从历史教育学的国际化、历史热(history boom)与“历史文化”(histoical culture)的各类实践、建构式的历史教育方法:历史思维(historical thinking)、对历史课程的综合讨论四个方面展开介绍,她认为国际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消除民族之间的偏见和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她将历史教育暑期学校视为推动国际历史教育研究趋势转变的一次契机。茶歇过后,来自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夏洛特・比尔-格哈默教授(Charlotte Bühl-Gramer)就历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带来了题为《德国历史教育的当下趋势》的讲座。就“历史能力”、“历史文化”、以及媒体与历史等历史教育的新概念、新手段与学员进行了讨论,学员们对如何培养历史能力、德国历史教育的现状等问题非常感兴趣。

(图3:苏珊・波普讲授历史教育的全球趋势)

德国与中国的历史教学

为了回应学员们对德国教育体系与教学现状的求知欲,此次暑期学校的主办人米歇埃尔・沃布林博士(Michal Wobring)详细为大家介绍了德国的学校体系和历史教育现状。他乡学员们介绍,巴伐利亚州的教育系统包括为期四年的小学教育,之后由低到高分别有综合中学(Mittel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高级文理中学(Gymnasium),德国各个州的学校体系不尽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三个等级的系统却是一样的。为了更直观的向中国学员介绍德国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制度,沃布林博士请有曾在中国学习考察过的研究生西尔维亚・格罗斯尼克(Sylvia Großnick)为学员讲解对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培养与教师教育。

(图4:沃布林博士[]与研究生格罗斯尼克介绍德国的教育体系)

为了加深中德双方对彼此历史教育的认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杨彪教授作了《中国的世界史教学》讲座,主要以上海的教科书为例,纵向上梳理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横线上分析教科书内容中对各国历史介绍所占比重的不同,为学员们介绍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的现状与演变。许多德方学生对教科书变革的原因非常感兴趣,一线教师学员借此机会向杨教授请教了许多历史教学方面的问题。

历史教学的新观念

此次暑期学校的主讲人不仅有德国高校的历史学者,还包括德国的一线中学教师。他们将自己教学的成功案例拿出来与学员们分享,学员们也深受启发。丹尼斯・罗德尔(Dennis Röder)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西线无战事?”一战中的声与寂:历史课堂的观念与挑战》,罗德尔先生以声音为切入点,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此次讲座也引起了学员们的兴趣,四川师范大学历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陈辉教授对其作出高度评价,认为将声音引入历史课堂的观点新颖,值得我们借鉴。

另一位来自迪多夫高中的历史教师安德烈亚斯・瓦格纳向大家介绍了迪多夫高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迪多夫高中是一所颇具创新性的学校,它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从学校的教学空间设计到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安排都遵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给在场的学员提供了历史教学的一种新思路。

(图5: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观)

德国历史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中的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角”工作组成员菲利普・伯恩哈德(Philipp Bernhard)向大家介绍了其工作组,主要目标是将世界史和全球历史观点引入德国历史课堂。伯恩哈德从当下德国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课程现状、如何将世界史与全球史观引入历史教学及其可行计划等方面介绍了工作组的研究内容与计划,学员们就其提到的有关中国的例证展开讨论。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

来自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汉学教授马克・马滕(Marc Matten)带来了《“白祸vs.黄祸:来自东亚的新的世界秩序”:1895-1945年间的中日关系》,随着19世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崩溃,国际法试图作为世界秩序的新范式登上国际舞台,但是日本对于国际法感到失望,而在美国太平洋崛起和门罗主义的影响下,日本试图建立泛亚洲主义的新秩序,但事实上日本对中国主要城市的占领使中国不可能接受亚洲主义,中国的罗梦册则提出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秩序:要求以道德代替法律。赵汀阳等学者则再次将“天下”概念作为新的世界秩序之典范。之后范丁梁、葛君老师带领学员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6: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汉学教授马克・马滕讲授1895-1945年间的中日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的葛君老师带来了《“北京-潘科夫轴心?”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与东德关系》讲座,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葛君老师从贸易入手,通过对协定额、合同额和执行额三种贸易数据的比对,发现在50 年代中国对东德的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打破了以往认为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比中国发达而支援中国的刻板印象。学员认真听讲,讨论气氛热烈。

历史文化研讨

奥格斯堡大学斯蒂凡・鲍卢斯(Stefan Paulus)博士为学员们讲解了《纳粹历史在德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梳理了二战结束后纳粹历史在东西德纪念文化中的书写与演变,并指出1945年以来有关纳粹历史的德国纪念文化史越来越成为当代史研究的焦点。在场学员在范丁梁与葛君老师的指导下,就纳粹纪念文化出现转变的原因进行提问并讨论,认为民众的代际更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7:奥格斯堡大学斯蒂凡・鲍卢斯博士讲授纳粹历史在德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奥格斯堡大学博士沈辰成和大家分享简报《中德大众历史杂志比较研究》,由于时间限制,他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德国的历史杂志,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在大众历史传播的浪潮中,大众历史杂志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他倡议提高历史杂志的质量,使其更符合历史规范,以助于促进读者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博士黄肖昱向大家分享简报《谁记住了虹口“隔都”?》,通过介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等人的在华经历,探讨犹太历史在中国的书写,一种是通过“逃亡-拯救”叙事将犹太大屠杀与中国人拯救犹太人相结合,另一种是通过“共同奋战”将“虹口隔都”的历史嵌入中华民族的抗战叙事,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叙事的一部分。简报结束后,学员们与分享人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图7:奥格斯堡大学博士沈辰成讲授中德大众历史杂志比较研究)

课堂实践与参观游览

本届暑期学校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的研讨,更注重教学的观摩与实践。德方组织者为我们选取了三所中学,分别是Holbein高级文理中学、 Centerville Süd中学和Hans-Adlhoch中学。学员们可以分组参与听课,并在课后参加教师们的讨论,加深其对德国教育制度和学校体系的理解。

(图8:部分学员参与Holbein高级文理中学课程研讨)

(图9:部分学员参与Hans-Adlhoch中学课程研讨)

10部分学员参与Centerville Süd中学教研后与教师合影

(图11:部分学员参观国家纺织与工业博物馆)

学员们在巴伐利亚的十日可谓收获满满,接下来他们将前往柏林和法兰克福,收获更多的知识与经历。柏林自由大学的马丁・吕克教授接待了前来拜访的学员,并向学员介绍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教育的主要课程与理论方法,随后中德双方的学员就历史教育的目标进行讨论,并将各自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图12:柏林自由大学的马丁・吕克教授主持学员讨论)

(图13:与柏林自由大学师生留影)

在为期十五天的行程中,理论学习和课程研讨之外,学员们还参观了谢茨勒宫的市政与国家级的艺术收藏,体验洛可可建筑风格的富丽堂皇;参观国家纺织与工业博物馆,感受德国工业技术的变迁;到当地森林公园远足,体味德国的自然风光。此外,学员们还乘火车至慕尼黑和纽伦堡,参观了达豪集中营纪念馆、日耳曼国家博物馆,以及新天鹅堡、维斯教堂等。柏林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欧洲北海犹太人纪念碑,波茨坦的无忧宫,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圣保罗教堂……在这里,学员们不仅学习了教育学理论,还体验了中德文化的差异,加深了对德国的了解。

(图14:魏德尔先生为学员讲解谢茨勒宫历史)

(图15:学员们参观达豪集中营)

(图16:德国国会大厦合影留念)

(图17:学员参观无忧宫留影)

(图18:暑期学校为每位学员颁发证书留念)

本届暑期学校共计15天,既包括历史教学与教育理论的理论研讨,也包涵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与教学实践,内容涉及全球历史教育总趋势、德国与中国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的新观念、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讨、课堂实践与参观游览等等。学员们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加深了对德国教育现状的了解,接触到了德国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借鉴。此次暑期学校也为德国学者了解中国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中德双方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为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历史教育探索了新思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撰稿:任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