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荣退教授讲座:余伟民《关于俄国革命研究的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11-06
  2017年11月1日下午在历史系1206教室,来自历史系的近百名师生一起聆听了余伟民教授的荣退讲座。讲座由历史系党委书记沐涛教授主持。沐老师介绍了余伟民教授的主要工作经历和学术贡献,余老师在华师大历史系长期担任领导工作,历任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在科研方面,余老师致力于世界史当代史的研究,是国内著名俄苏史和冷战史学者,他特别对俄国革命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外,余老师还主编了上海市高中历史教材和大学世界史教材。
  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余老师认为十月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源头,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当代史的影响深远,到现在俄国革命的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以往,我们对俄国革命的研究或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苏联政治因素和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近些年,随着苏联解体、苏联档案公开,我们有了更丰富、更原始的史料,向世人还原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是历史研究者的责任。
 
  
  余老师认为,理解俄国革命可以借鉴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从长时段上,要考量他的地理位置及与其他的文明的关系,俄国革命的最终发生与特殊的文明类型、现代国家的建构路径相关,而且俄国革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格。从中时段看,需理解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周期,在俄国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当时自有的政治系统无法完成这种政治和社会革命。当然,长时段和中时段的因素并不能解释为何俄国革命于彼时、以那样的形态发生,我们还需考虑历史的偶然性,考察关键性人物及人物关系,这些都是短时段的因素。接下来,余老师着重分析了从1905-1917年的时段内,若干促成革命发生的事件和人物节点。
  从宏观到微观,余老师一如既往地为我们带来了对历史宏大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他提醒后辈学者,要关注历史事实的判断,关注历史细节的研究,关注历史关键性人物以及人物间关系的研究,即实现研究范式的三大转换:即从“应然”(价值定位)到“实然”(事实判断);从“规律”(理论阐释)到“过程”(历史细节);从“群体”(政党组织)到“个人”(关键人物)。
  余老师的讲座思想深邃,体现了他对俄苏史的长期思考以及对后辈学人成长的深切关怀。最后,师生们用掌声和鲜花向余先生表达了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