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
X
EN
首页
本系简介
概述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教学教研
课程设置
质量工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
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党务公开
学生之家
机构设置
活动信息
获奖情况
品牌项目
系友之家
系友风采
博物馆
×
首页
本系简介
×
概述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教学教研
×
课程设置
质量工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
招生就业
学科建设
×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党务公开
学生之家
×
机构设置
活动信息
获奖情况
品牌项目
系友之家
×
系友风采
博物馆
系情简讯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丽娃史学工坊举办三次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6-12-02
丽娃史学工坊
由华东师大历史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创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学史、近现代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同时在历史文献整理、中国学术史、海外中国学和中国区域文化史等学术领域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优势。丽娃史学工坊旨在把握中国现代史学研究新动态,加强学术交流,为史学史学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丽娃史学工坊第十次学术沙龙
2016年10月28日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向博士生刘俊峰同学应邀参加第十次“丽娃史学工坊”活动,分享在“中央”研究院的访学经历。本次沙龙由王传老师主持,李孝迁教授及部分硕、博士生参与了活动。
讲座伊始,刘俊峰同学先向大家介绍了史语所的发展简史以及该机构日常事务。他指出,史语所是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后的元老机构,因其在台的人员、图书、资料等是相对来说最为完整的。研究院的其他所在1950年代后陆续成立,但史语所的元老地位迄今无可动摇。史语所每周一上午都会有所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上半年的汇报主要是研究人员自进所以来的学思历程。刘俊峰同学向大家谈到,通过该类工作汇报可以大致了解了所内人员的治学历程,这是其他性质的学术报告难以传达的,因而非常宝贵。随后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史语所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指出,中研院内学术活动很多,而且都是公开的,积极参与活动,可以获得更多收获。
在谈到研究资料的收集情况时,刘俊峰同学认为在台湾要善于利用网络和实体书店去寻访史料著述。网络资源中比如华艺网等可以下载大量期刊文献。实体书店则多分布在台北市重庆南路、复兴北路店等地。他同时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向相关机构索赠书籍。不过,索赠限于各研究所的出版品,能否索赠、索赠程序各研究所网
上都有说明。随后结合自己的索赠经历向大家进行了简单介绍。
刘俊峰同学认为,此次赴台之行收获是接触到大批史学界的前辈,并与大家分享了访谈黄进兴、林满红、张寿安、李建民、徐泓等台湾知名史家的经过,幽默风趣地为大家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当代台湾史学发展景象。
据悉,刘俊峰同学的博士论文选题为“全球化思潮与当代台湾史学”,其学术兴趣主要在中国史学史与中国的现代论述。本次,他精彩的演讲获得了参与同学的感佩与兴趣,大家在学术沙龙中与刘俊峰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丽娃史学工坊第十一次学术沙龙
2016年11月8日晚18点,华东师范大学“丽娃史学工坊”第11次学术活动在历史系1410教研室如期举行。2015级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硕士生任虎做了题为“史学与地学:姚从吾早年学术初探”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活动由历史系王传老师主持,李孝迁老师负责主要点评,王东老师、王应宪老师和部分硕、博士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任虎同学首先自述其写作缘起,因缘于本科研究经历以及硕士阶段李孝迁老师的指导。他结合经历讲述学术新人在进行具体研究中所遇到种种困惑,分享在写作阶段面对浩瀚史料和压抑环境,在修改阶段面对紧张、“视觉疲劳”与水平限制时的心得体会,获得了与会师生的共鸣。
随后,任虎就其论文内容进行讲解。首先声明其写作主旨,即强调个案研究要有整体认识,从早年的学术研究中凝练出背后的大历史,丰富宏大叙事,同时要以问题意识来时刻要求自己。他认为姚从吾以治史学方法论、辽金元史而被学界所熟知,但他早年虽身处北京大学史学系,却心系地学,尤其对人文地理甚感兴趣,发表了许多论文,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姚氏早年偏好地学的原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他认为在五四前后,国内史地分科意识尚不明显,北大史学系也不受重视,加上受到地理学家张相文的影响,使得青年时代的姚从吾对生动新奇的地学理论颇感兴趣。接着对姚氏的地学研究与史学意识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姚氏在地学研究中关注人地关系与民族本位,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姚从吾获得了学界的认可。但是姚氏在进行地学研究的同时仍然重视史学研究,其早年论地学是从整理廿四史入手,以破除数千年来迷信思想与旧有地学观念为目的,并萌发了初期的史学意识,这为他日后转向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后,任虎针对学界关于姚从吾“西法中材”说法进行回应,依其治学生涯作为有力辩护,总结出“从继承乾嘉而始,以服膺西人而盛,回归传统为终”的治学脉络。任虎同学精彩的讲述,获得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
在任虎同学讲述后,与会师生纷纷就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和想法踊跃发言。王东老师强调要重视对当时史地观念的分析,李孝
迁老师强调要重视格式问题,以及要将姚从吾置于“学风”中来做一番定位,王传老师强调文章整体结构的再调整和优化,王应宪老师突出论点的深化,与会学生更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场气氛相当热烈,整场学术沙龙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与会师生均表示大有收获。
丽娃史学工坊第十二次学术沙龙
2016年11月22日晚18点,华东师范大学“丽娃史学工坊”第12次学术活动在历史系1410教研室举办。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博士、硕士生窦禄军、苏晓涵、付耶非三位同学做了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活动由历史系王传老师主持,王东老师、李孝迁老师、王应宪老师负责主要点评,部分硕、博士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窦禄军同学汇报其论文《唐代三史科名实考辨》。该文有鉴于当前学界在三史科本质问题认知上的混乱,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深入解读和研究成果的仔细辩证,廓清了学界对这一科目的诸多误解。王东老师对这篇论文在三史科问题上所做的探讨给予肯定,并指出这一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王应宪老师对这篇论文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补充了一条重要佐证。
苏晓涵同学报告的论文题目为《“史界革命”中史家的因应――顾颉刚与董作宾客的学术交流》。他从《顾颉刚日记》、《平庐影谱》、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馆藏档案等资料入手,梳理顾氏和董氏的交谊。他认为,两人交往持续三十多年,学术思想关联甚深。董氏步入史坛之初,与顾氏在“民史建设”领域多有合作。1928年后,董氏与傅斯年埙�相应,治学渐入运用考古资料重建古史方向,与顾氏产生分歧,进而分道扬镳。顾氏与董氏先笃后疏的关系以及治学理念的互动,反映了时代学术风气的变迁、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替对学人治学取径的深层影响。王东老师指出,文章应注意要有学术关怀,对于学人交谊所反映的学术生态应更多着墨。李孝迁老师认为,文章结构应再行调整,以理
顺逻辑结构。王应宪老师建议可以把董作宾与顾颉刚的古史观念再进行详细的对比。王燕老师、贾菁菁老师也针对文章所引史料、问题表述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付耶非同学就论文《清末民国的史家与中国历史教科书 ―“上古史”书写为中心的讨论》作了相关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及具体操作方式。随后讲述了文章的总体结构――先是概述从“上古史”的书写取向看清末民国时期史家编写教科书的体例变化;其次,从“上古史”书写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对“上古史”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形成”问题的具体书写内容做作了介绍;最后讲述了史家“上古史”书写的原因,就编写教科书的史家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总结。李孝迁老师对报告作了点评,指出了文章在选题范围、材料、论述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提高。王东老师就如何高效地进行学术报告提出了建议。王燕老师则指出可以在时代环境背景方面作进一
步的思考。王应宪老师和王传老师提出了作报告时应注意语言简洁、观点明了。
其后,参与工作坊的同学针对报告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提问和交流。最后,整个活动在热烈、严谨的氛围中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