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
X
EN
首页
本系简介
概述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教学教研
课程设置
质量工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
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党务公开
学生之家
机构设置
活动信息
获奖情况
品牌项目
系友之家
系友风采
博物馆
×
首页
本系简介
×
概述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教学教研
×
课程设置
质量工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
招生就业
学科建设
×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党务公开
学生之家
×
机构设置
活动信息
获奖情况
品牌项目
系友之家
×
系友风采
博物馆
系情简讯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出土文献与先秦史研究”工作坊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22
2016年11月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黄爱梅、王进锋组织的“出土文献与先秦史研究”工作坊在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召开。来自不同单位的15位学者出席了工作坊,并就出土文献和出土文献所反映的制度、学术、政治、信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上午场的讨论对象以青铜器铭文为主,胡嘉麟、王沛、王进锋、汤志彪、韦心滢、王捷六位学者分别对霸伯盂、�生诸器、*簋、三年师马铍、师卫器组等铜器的铭文重新进行了考释,提出了一些新解,并进一步对传世文献和成说进行了补正。如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的胡嘉麟对霸伯盂铭文的考释重新解释了礼书中的“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的王沛通过对�生诸器铭文的解读揭示了在西周时期曾与王朝司法并行于王畿地区的宗族司法。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王进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簋铭文进行了补释,并由其对西周诸侯国的财政来源进行了论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字研究中心的汤志彪对三年师马铍铭文的考释对战国时期“武始”的位置和归属提出新解。上海博物馆的韦心滢对师卫器组铭文进行综合对比后指出了西周早期反夷的战争与周公伐东夷并非同时。此外,华东
政法大学的王捷通过对包山楚简司法简的研究揭示了楚国司法制度对汉代的影响。
下午场的讨论以清华简和上博简为主。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光胜通过对清华简《赤鹄》篇的竹简形制、字体和文本内容等的研究指出,《赤鹄》篇有可能并非战国文学小说,而是另一系统的书类文献。华东师范大学的黄爱梅从清华简《系年》中关于吴楚关系的记载出发,通过对简文记载和《左传》的对比揭示了《系年》作者的楚国立场。枣庄学院的屈会涛通过《系年》第21章关于宋悼公朝楚的记载指出,导致宋昭公被杀、墨子被囚于宋的并非孙诒让、钱穆等人认为的司城子罕,而是春秋时期司城乐茂的后人司城*。关于上博简的论文有两篇。复旦大学的林志鹏通过对《容成氏》中“禹行征赋”相关内容的考释对传世文献中关于三代赋税制度和国野制度的记载进行了补正。苏州大学的王青通过对《吴命》篇的补释指出,“吴命”属于原始的“吴语”,是《国语・吴语》的史料来源之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黄人二的论文由其博士生赵思木代为宣读,论文通过对长沙东牌楼东
汉熹平元年覃超人形木牍的形制和文字的研究揭示了时人信仰世界的一个侧面。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会学者的论文精彩纷呈,新见迭出,新的见解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表示,这种同行间的当面交流切磋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撰稿:杨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