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循循善诱,师生互动”――记华东师大历史系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公开课活动
发布时间:2016-10-13
  国庆假期推开了十月的大门,游兴尽致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用精心准备的2016-2017学年公开课迎接同学们的归来。梁志老师、包诗卿老师和赵晋老师为大家呈上了涵括古今,包举中外的精彩课程。
 
  10月8日上午,梁志老师在1教211主讲“二战后的第二世界”,前来旁听的老师有二十余位。在课上,梁志老师对“发展中国家”、“第三条道路”等关键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又在“超级大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分析框架下,梳理美国和苏联的策略和转变,尤其对美国的外交思路做了追根溯源的讲解,十分精彩。梁志老师的课上,无论是同学还是旁听老师都可说是全神贯注,对梁志老师的课堂表现也是一致好评。
 

 
  9日上午,包诗卿老师所授《中国古代民族史专题》课上,“匈奴”的主题一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作为长期存在于我国古代边境的少数民族,作为与诸多朝代都有战有和的民族,作为一支源说不明的民族,他究竟以何种形式存在于中国古代历史中?包诗卿老师以“马踏飞燕”引入匈奴的族源探讨,在通过《史记》中相关史料的记载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对匈奴政治制度的探讨,过程中加以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种理论的引进,让同学们通过思考和探索去自解疑惑,留下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包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让同学入迷,而赵晋老师则是激情昂扬的给大家讲《中国近代史上的商人与社会》,听过赵老师课的同学,很少不被他上课的激情所感染。公开课上,赵老师提出“为何1949年上海资本家大部分选择留下?”的问题,随后对比学界已有的四种解释,再用刘鸿生的个案让同学们对比这四种解释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让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讲授过程中,大量的文献和图片,使课程的信息量大增,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除学生之外,我系多位老师也旁听了相关课程,对几位老师的表现,大家都给出了相当中肯的评价。如陈波老师就认为,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专题》的讲授过程中,老师“善于从史料中引出问题再进行解答,这样启发式的教学很符合课程的设置,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质疑史料、形成问题的习惯。唯一遗憾的是给同学们留下的思考时间稍显不足。”课后,任课教师和旁听的老师们也坐在一起,积极地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首先,在场的老师们对三位老师的课程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课程定位的准确把握给予了高度赞扬,除此之外,教龄丰长、经验丰富的郑寅达老师、邬国义老师、陈江老师等也对三位年轻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改善建议。例如,赵晋老师可以在授课时稍微放慢语速,给同学们留足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梁志老师、包诗卿老师要注意把握课程内容讲授与学生互动之间的节奏等。最后,老师们都希望能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借鉴,来形成一种更合适的课程传授思路,让同学们从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启发。
 

 
  几位老师的课堂风格虽然不同,较于往年都更明显的注重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从独立思考中获益。我们也希望通过公开课这一形式,让老师们能找到更适合的授课方式,也让学生们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