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闭
X
EN
首页
本系简介
概述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教学教研
课程设置
质量工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
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党务公开
学生之家
机构设置
活动信息
获奖情况
品牌项目
系友之家
系友风采
博物馆
×
首页
本系简介
×
概述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教学教研
×
课程设置
质量工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
招生就业
学科建设
×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党务公开
学生之家
×
机构设置
活动信息
获奖情况
品牌项目
系友之家
×
系友风采
博物馆
系情简讯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上海大学宁镇疆教授学术讲座谈《老子》年代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6-03-18
3月9日下午,2016年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4场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举行。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宁镇疆教授为来自文史各学科的现场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题为《从〈左传〉、〈国语〉礼制原则谈〈老子〉年代学问题》。
宁镇疆教授首先介绍了对《老子》一书成书年代的争论:根据史籍中孔子向老子问礼的记载,传统观点认为在春秋时期;疑古思潮兴起后,又出现了战国中期说、战国后期说和文景之世说等观点;郭店楚墓发现竹简《老子》文本三种,表明至少在战国前期《老子》就已成书了。经过裘锡圭等前辈古文献学家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老子》并不绝对排斥儒家崇尚的“仁”、“义”、“圣”、“智”等内容。而本场讲座,宁教授则通过证据进一步说明,《老子》也不“绝礼”。
宁镇疆教授将《老子》的基本观点与《左传》、《国语》记载的春秋礼制原则进行对比,指出,《老子》的“不争”原则与礼之“崇让”原则相合;《老子》的“不尚贤”即《左传》、《礼记》之“不争善”、“不自尚其事”;《老子》的“处下”原则在《左传》、《国语》中也有所体现;《老子》对聚敛财富的批判与《左传》、《国语》中“礼”-“富”的冲突性表述相合;《老子》的“绝学”主张,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守旧的人们排斥新事物、新知识的表现。通过上述对《老子》的五个思想特征与《左传》、《国语》礼制原则的比较,宁镇疆教授提出,《老子》的基本思想倾向和《左传》、《国语》的礼制原则相一致,这说明《老子》只能成书于崇文尚礼的春秋时期,而不可能成书于“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的战国时期。今本《老子》第三十八章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这个主张与上述《老子》的思想倾向相反。对此,宁镇疆教授
认为,这个主张并非《老子》最初的主张,而属于思想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讲座结束后,宁教授就该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讲座主持人黄爱梅副教授进行了探讨,并回答了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