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系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第三次公开课举行
发布时间:2014-10-17
 

    

20141016日星期四,秋风轻起,白云飘飞,树叶黄落,大雁南归。历史系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第三次公开课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211教室先后举行。分别由梁志主讲《20世纪世界史》和李孝迁主讲《中国近代史学史》。历史系副主任李磊、孟钟捷和郑寅达教授、邓峰教授、王春来、黄爱梅、陈波、王应宪、阮清华、刘敏、王进锋、王燕、贾菁菁、刘衍钢、赵晋以及教务处二位老师聆听了课程。

上午8:55-9:40,梁志在《20世纪世界史》上主要讲苏联的政策,特别是赫鲁晓夫推行的“三和政策”、农业改革等内容。

1000-10:45的《中国近代史学史》,李孝迁先让一位同学上台介绍梁启超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时15分钟。后来,李老师自己讲述了梁启超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主要讲述了梁启超的生平和不同时期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

上午1115,与会老师回到历史系的1306教室对这两次课进行研讨。会议由历史系副主任李磊和孟钟捷主持。

在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的郑寅达教授对两位主讲者的课进行了深入的评论。郑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都很老成,上课时能挥洒自如,很多方面值得刚进校的老师学习。然而,两位主讲者都没有向听课者介绍这节课在整门课中的位置,因而令人不知前因后果。郑老师还对两位老师提出了具体的看法。

他提出在梁老师课上的提问环节里,很多学生没有反应,需要改进,可以把问题的难度放低一些。还有,课程中把冷战和苏联内政不得不清楚。第一个小标题可以再斟酌;有的地方还需要深化。

郑老师提出李孝迁的课件在纲上显得淡化。而且,让学生上去讲得15分钟效果并不好,完全可以由李老师自己上去讲;而且在学生讲和自己讲的衔接上处理得也不好。另外,主讲者的语速可以慢一点,吃字可以把握得更准一些。然而,李老师的课整体效果很完美,有些“大智若愚”的感觉。

邓峰教授认为两位老师讲到这样的水平已经很好了,他们平时有繁重的科研任务,还能准备的充分,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着实不易。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听课不认真,需要改正。

期间,王进锋、刘衍钢、陈波、梁志、王燕、李孝迁、孟钟捷、王应宪、李炜菁、黄爱梅、刘敏、王悦先后谈了自己的看法。

举行公开课是历史系一个很好的传统。通过这种途径,一方面可以促使主讲者进一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聆听着学到很多技能,从而有利于历史系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王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