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系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公开课举行
发布时间:2014-10-15
 

 

20141013日星期一,风吹叶落,乍寒还暖,桂香袭人。下午13:00-13:45,历史系2014-2015学年第一次公开课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203教室举行。

这次研讨的是王进锋讲授的本科生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史”中的一节《商朝的制度》,授课对象是2014级本科生。牟发松教授、郑寅达教授以及历史系青年教师孟钟捷、李磊、李孝迁、李炜菁、瞿骏、阮清华、陈波、王应宪、唐小兵、贾菁菁、王燕、刘衍钢、周健、董佳贝、王传、赵晋聆听这一课。

王进锋首先讲解了商朝的“内、外服职官制度”。他根据《尚书・酒诰》和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铭文,指出商朝存在内、外服制度。它们的内容为外服的侯、甸、男、卫、邦伯,和内服的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百姓里居。然后,王进锋结合传世文献资料和甲骨文资料对内、外服的各项职官的数量、特点、性质进行了具体的实证、讲解。

主讲者接着谈到了商代的“军事制度”。提出商代军队有两类军队,为:商王的军队和方国的军队;商代的兵种有步兵、车兵、骑兵、舟兵。

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了传世文献的资料,而且利用了考古资料和出土文字资料,有的还提供了图片和拓片。他还对拓片进行了逐字的解释,让同学们对艰深的甲骨文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兴趣。讲授者还注意运用一些类比来解释当时的制度,这一方面增加了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听课者的理解。

下午14:00,主讲者和所有听课的老师来到人文楼5403对这节课的优缺点进行了研讨。讨论由历史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李磊老师主持。

牟发松老师提出这节课讲的不错、上课的各项基本要素都准备得很好,优点不少。但对课程内容中一些学术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牟老师指出上课时提到商代有骑兵,并运用了一个考古墓葬的资料,但是从兵制发展来看,骑兵必须在马镫出现之后才有,商代有没有马镫,乃至有没有骑兵,值得推敲。他还指出王进锋对商代内服职官分成政务官、事务官、生产事务类官等,这些职官其实很多有重合的地方,这种划分是不是科学。另外,主讲者运用甲骨文资料,直接说商代有多少侯、伯,但是需要界定,就是指出这是目前根据甲骨文能看到的,不然会让学生误会,商代从前到后就那么多侯、伯。又,上课时要少和后来历史时期类比,不然会产生错误。还有,很多职官的归类太现代,不一定适合商代的客观情况。

郑寅达老师指出课上得很好,王进锋上讲台没有几年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错;上课的线条非常清晰;上课中还能把自己科研的成果加进去尤其给人印象深刻;总体效果有些令人震撼。郑老师对上课过程中一些讲课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他提出上课者后来匆忙进入商朝的“军事制度”,由于讲解时间不多,有很多破绽,其实最初就可以不讲这个部分。主讲人用现代的海军来类比商代的舟兵,很有问题,会给学生误解;讲课时插入甲骨拓片多,会分散讲课的整体逻辑思路,要少运用或者说运用得恰到好处;主讲者还要在吐字清晰方面进一步下功夫;上课时最初的地图可以放到第一项内容的标题前,这样更科学。

李孝迁老师质疑商代的水路运输能否到达非洲,王进锋老师进行了澄清。王应宪和孟钟捷老师都指出要简化课件上的内容,这样可以更简洁。孟老师还建议上课中要增加师生互动。唐小兵老师建议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有交流才有学习,有总结才有进步,有建议才有改进的方向。总体来看,这次研讨课对主讲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其将来进一步完善教学有切实的帮助。另外,青年教师们在一起观摩学习,有利于交流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