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锻炼学生教学技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教学设计的了解,历史系5月13日于一教206举办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专题说课比赛。此次比赛以华东师大版教材第五分册第六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为内容,各小组经过前期的集中备课及训练,推荐出优秀同学进行同课异构。市西中学邹玉峰老师、历史系李月琴老师担任评委并进行现场指导。十位同学在十分钟左右的说课时间里,为大家呈现了他们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理解及其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位参赛者陈逸铭同学以ppt配合板书,将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及经过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第二位参赛者是韩盈同学,她以“屈辱的悲剧,新的一页”为教学立意,对教材进行地位及内容的分析;结合高二学生学情,将重难点放在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影响,以重要人物李鸿章为线索帮助同学进行更好的理解教材并进行更深的思索。第三位选手温敏同学结合上海市课标,以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为切入点,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之间的甲午战争为转折点,将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设为重点,以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为教学难点,以李鸿章图片导入新课,并结合多个表格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和条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第四位参赛者是丁雨晴同学。她首先对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根据课标,结合学生特点,选取典型素材进行分析比较,正确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立好教学重难点,以俄国军事专家对中日战争的结果预测导入新课,并根据材料探究甲午战争背景以及战争经过,然后抛出疑问,提出中国战败原因。接下来深入探究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其说课充满激情,获得在场同学的热烈声。第五位同学连�结合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客观分析平常历史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以战争的五个环节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的讲解,通过图表分析中日战争的必然性,然后进行具体的战争过程的讲解,进而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最后以战争余响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更深的解读,提出主战是否等于爱国,而主和又是否等于卖国的疑问,使同学们更深的理解战争和历史。
下半段的赛程同样非常精彩。第六位同学张宝奇,以“一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战争”为题,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他客观分析了教材的三个标题及内容,然后根据教材设置作出适当调整,提出自己的讲解思路。并给出同学们一个详细全面的教学流程图。帮助同学理解其教学过程及解读具体教材。第七位参赛同学是王雪纯。她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以电影片段导入新课,提出台湾与日本关系的问题,进而引出本课的标题《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接着从甲午战争背景以及战争爆发经过分析甲午战争,并通过一系列资料客观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言简意赅,深入独特。第八位参赛同学张美容,将觉醒与抗争作为甲午战争战争的灵魂。通过材料导入新课,提出“世变、势变、视变”的概括性主题,并以此为线索,进行甲午战争内容的授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能力。说课清晰,内容丰富。第九位上场的李晨同学,首先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解析,试图通过甲午战争比较中日制度以及思想的差别,以战败原因为教学重点,以战争爆发为教学难点。以慈禧太后过生日导入新课,进而进行具体的授课。说课风格独特,颇受大家欢迎。最后上场的陈文婷同学,细致的梳理了本课内容,对本课亦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比赛展示环节结束后,邹玉峰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表现及其本人的心得体会,做了深入浅出的详细点评。他希望同学们在教学设计前,要分析并明确立意、学情,区分重难点。说课中不仅要展示说课的流程,更要展示一节课的具体流程,体现出教师的设计意图与教学策略。无论是导入、讲授过程、材料补充,都要注意把握知识主体,既有内容展示,又有深刻总结。邹老师还强调,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人格思想的塑造上负有责任;教师要将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也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同学们均觉得获益良多。
在本次展示比赛中,张美容和连�同学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其他同学分获二三等奖。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摩的同学,均通过本次活动,对专业知识和课程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家以比赛促交流,以交流增感悟比赛结束后,评选出了获奖者,张美容同学不负众望,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本次比赛,同学们获得的不仅是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还有思想理念的提升。在成为优秀人民教师的道路上,我们将越走越好。
撰稿:李睿钰
来源: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