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坤 | 《二战史研究与史学的经世致用》 |
沈志华 | 《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后苏美冲突及冷战起源再讨论》 |
陈 兼 | 《二战与“自由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肖裕声 | 《战后遗留问题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林利民 | 《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思考》 |
苏太华 | 《再论“九8226;一八”事变作为二战起点的合理性问题》 |
唐剑明 |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起源叙述》 |
赵福超 | 《福泽谕吉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思想鼻祖》 |
陈卫平 陈 志 | 《纳粹德国对波兰宣战的几个问题》 |
耿 志 | 《二战期间英美对核原料全球控制的寻求》 |
林晓光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苏联:斯大林为何解散共产国际?》 |
王心同 | 《论二战时期美国的印度支那托管计划》 |
王营宝 | 《二战期间美国与塔科拉迪航线的重启》 |
徐之凯 | 《“不合作”策略――论二战末期法国与同盟国的对德决策博弈》 |
刘 京 | 《推波助澜:临时委员会与杜鲁门政府的国际核决策》 |
谭文天 | 《再论英国对蒋介石访印之外交因应》 |
宋永成 | 《论“二战”期间法国海军舰队的衰亡》 |
赵文亮 王泽方 | 《试析“曼施坦因计划”成功的原因》 |
胡越英 | 《二战美军在华失事飞机统计与分析》 |
陈海宏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军事思想》 |
牛 力 |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研究》 |
丁 进 | 《南京乌龙山要塞保卫战考》 |
张树明 | 《冀东地区工人武装抗战问题探析――以唐山为例的考察》 |
李怀顺 | 《太平洋战争后期中国收复华南的构想和行动》 |
李继华 | 《毛泽东战略相持理论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述论》 |
安 德 | 《「正义之剑」再论:苏联空军志愿队对抗战胜利之贡献》 |
曾 静 | 《抗战时期宋美龄与陈纳德交往初探》 |
付辛酉 | 《驼峰航线与盟国对华空运》 |
高 洋 | 《美国与九一八事变――从门户开放政策到史汀生主义》 |
邵宪梅 |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齐 兰 | 《中国共产党维护战后国际和平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
张 华 | 《关于侵华日军云南细菌战受害调查的研究》 |
杜清华 | 《美朝军控外交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945-2016)》 |
王宗仁 | 《再谈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不稳定因素》 |
徐�玮 | 《缘何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时空决计》 |
何 兰 | 《日本报纸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的活动及影响》 |
孟钟捷 | 《从德累斯顿大轰炸之争谈二战记忆的真实性问题》 |
陶赋雯 | 《战争影像记忆生成机制研究――以新世纪以来日本战争电影为例》 |
朱大伟 | 《血海》中新加坡肃清大屠杀的创伤记忆书写 |
王建丰 | 《胡适论“持久战” ――以胡适1937年9月的两篇演讲为中心》 |
施 欣 | 《论美国记者斯诺抗战新闻思想――基于《平津新闻学会贺信》为中心的考察》 |
汪金国 | 《“俄德两国关于俄藏德国文献数字化项目”综述》 |
花 琦 王 蕊 | 《统一后德国文学知识分子与民族认同困境――基于马丁・瓦尔泽1990年以来的作品分析》 |
胡晓琛 | 《二战记忆文化与记忆叙事在战后联邦德国的范式转变》 |
唐 琪 | 《“神圣战争”与历史记忆的构建:苏德战争时期的苏联文学战线研究》 |
Enrique Larreta | On the Shadow of the Anglo Empires: German Affinities in Latin America |
David Seibert | WWII in Germany: Bringing the Controversy (back) into History Lessons |
彭敦文 | 《为中国而战和为世界而战――抗日战争的时代性认识问题》 |
赵亦彭 | 《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德日战争反思比较》 |
张明林 | 《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毒雾 正确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韩洪泉 | 《上海抗战研究述评》 |
黄 滔 | 《渗透史学方法,提升历史解释――以<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为例》 |
宋青红 | 《宋美龄与抗战时期的妇女动员》 |
温长松 |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越通邮》 |
吴 元 | 《救济与开发:抗战时期华侨投资西南研究》 |
杨黔云 | 《抗战时期滇缅铁路的筹建与破产》 |
喻 卓 | 《二战史研究之英国档案资源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