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下午15:00—17:30,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41场曁“大夏中国史论坛2022年前沿讲座”第2讲,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张金奎老师,进行题为“从护国利剑到党争工具——走进真实的锦衣卫”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黄阿明主持此次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包诗卿作为与谈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校内外数百余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加此次讲座。
张金奎老师从影视剧中的锦衣卫形象切入,向我们讲解了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的影视锦衣卫形象。除此之外,从民国开始的明史学界也建构出一个作为特务组织存在的锦衣卫。张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锦衣卫的组织架构,锦衣卫下设中、左、右、前、后五所,这五所是负责战斗等事务,每所下辖銮舆司、擎盖司等十司;然后还设有上中、上前、上后、上左、上右和中后六个所,其主要是管理力士和军匠;除此之外还有如驯象所、屯田所等特殊千户所以及经历司和镇抚司,全部员额大约是两万人左右。但是在这中间,张老师认为可以称之为特务机构,从事秘密侦缉工作的缉事校尉、巡捕校尉和左城校尉,以及被东厂征用的锦衣卫,其员额数量不过千余人,承担特务功能的锦衣卫在整体锦衣卫中占比很少。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作为天子亲军,而非是纯粹的特务组织。
通过对资料的广泛爬搜,张老师向我们阐释了锦衣卫除秘密侦缉之外的其他职能,如承担平时的宿卫、仪仗和野战事务,还会参与差遣干办、提督街道、管理公房以及杂差、工役等繁杂工作;其还会参与处置内廷事务,传递票拟文件;锦衣卫还可以传宣诏命和出使外邦,在有关军事诏令的传送上甚至代替了行人司部分职能。锦衣卫南镇抚司带管达官、勋卫等寄禄人员,同时管理供役工匠;北镇抚司在编制上和锦衣卫有关系,但是其实际运作独立于锦衣卫,只是挂靠在锦衣卫的带管机构。锦衣卫秘密侦缉的范围遍布全国,通过各种方式秘密侦查,但是审理案件一般需要交由御史复核,且不能主动受理官民状子,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部门所限。
在纠正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的形象,以及梳理清楚其基本职能后,张老师分析了明代士大夫群体和锦衣卫之间的政治互动。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明前期,明代士大夫群体对锦衣卫是敬而远之和批判态度;但是在明中叶以降,士大夫群体认识到锦衣卫权力对文官群体的威胁后,他们采取通过文化风气影响,表彰儒家化锦衣卫官等方式来拉拢锦衣卫官;到中晚明时期,士大夫甚至主动介入锦衣卫选除,置换旧武官群体。正德年间,文官开始通过军政考选方式逐渐掌握锦衣卫官除选,高级文官也从拒绝恩荫入卫到主动讨要锦衣卫恩荫。锦衣卫和士大夫群体的联系变得十分紧密,其也因此被卷入到明末党争当中。这导致东林后裔在进行历史书写时讳言先人责任,从而抹黑锦衣卫的形象,影响了后世对其实际职能的认识。
讲座结束之后,黄阿明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明史学界对锦衣卫制度的研究从民国到当下不断发展,张老师对锦衣卫作为制度的源流与其在明代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向我们讲解了锦衣卫除侦缉之外的其他职能,这是区别于过去对锦衣卫的片面固化认识。在与谈环节中,包诗卿老师从正德、万历会典记载锦衣卫制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同张老师对入清后锦衣卫的演变问题进行了交流,认为通过本次讲座对锦衣卫制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随后,张金奎老师同线上听众展开互动,他对“锦衣卫和东西厂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同线上师生进行热烈交流,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