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历史学系第四届“思勉班”开班仪式在人文楼3102室正式启动。校党委常委、副书记,“思勉班”学术班主任孟钟捷教授出席并致辞,系本科专业责任点教授、首届“思勉班”导师组组长章义和教授,副系主任黄爱梅副教授,系主任助理李晔梦副教授,第四届“思勉班”导师组刘伟才副教授(组长)、郝江东副教授、贾菁菁博士、杨光博士暨全班学生,以及部分系内教师和往届“思勉班”学生参加本次活动。副系主任黄爱梅副教授主持了开班仪式,活动特邀胡逢祥教授作题为《努力提高学养,迎接学术人生》的专题讲座。
孟钟捷老师在致辞中从国家、学校和院系三个层面对同学们提出期望。当前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关乎国家命运,即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仍具有很高的期待。学校成立的卓越学院旨在探寻一条独特的拔尖学生培养路径,为高等学校培养自主式拔尖人才贡献经验。孟老师勉励同学们应结合自己成长的需求,充分利用好学校和院系提供的跨学科资源和实践机会,努力打破常规,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不应拘泥于绩点、分数,而是需要通过“思勉班”少而精的活动塑造起对待学术和生活的正向兴趣。
章义和老师指出,当今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这要求同学们摆脱高中思维,学会自主学习。随后,章老师从情怀、思维、方法三个角度为同学们提出了具体建议: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力图为国家学术繁荣作出贡献。同学们也要“学会思维”,养成批判性思维,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在方法层面,同学们可以养成“早思夜想”的习惯,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同学们还要争取多掌握几门语言、多了解其他学科,传承好吕思勉先生“观其会通”的史学精神。
随后,第四届“思勉班”四位导师分别为同学们送上了祝福和寄语。刘伟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指出,交叉学科在缺少文字的非洲古代史研究中得以大展身手,科技的发展、平台的扩大能为很多传统历史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树立利用跨学科知识去解决那些难题的远大理想,规划、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贾菁菁老师指出,“思勉班”为同学们在课程之外创造了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空间,希望能借此平台与大家一起多读书、多讨论,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并祝愿同学们不仅收获知识,也能感受到历史学的深度和温度,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充实而快乐。
郝江东老师对章义和老师刚刚言及的家国情怀、“学会思维”两个方面深有感触,他希望同学们能很好地通过“思勉班”这个平台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情怀、懂得独立思考的人。
杨光老师强调了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他以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例指出,尽管该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但只要对问题有着自己的怀疑和想法,仍能有所开拓。他期待能在师生间的互相启发、交流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第四届“思勉班”成员李蕴峰同学代替全体入选的同学发言,他谈及对“读史之益”的看法,期待能将批判思维、求实精神等运用到当下生活。通过大一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同学们开始构建起对历史学的认识,但是也遇到了跨学科知识、学术规范、学术写作等方面的种种挑战。最后,他希望能够借助思勉班的平台,在导师们的指导下,迈好“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制造者”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名家讲座中,胡逢祥老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从竖立学术目标、打牢知识基础、进入学术研究的境界三个方面,为同学们作题为《努力提高学养,迎接学术人生》的专题讲座。
胡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社会中读、学十年的经历,勉励同学们在树立目标、选择方向时,可以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但一旦认定,就要保持足够的定力与恒心,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
胡老师随后指出,同学们要打牢知识基础,为开启学术研究做好准备。大学本科一到三年级期间,是可供自由读书的黄金时期,在没有束缚状态下的完成阅读,能够自然地激发想象力、较大地拓宽知识面。因此,鼓励大家日常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不断弥补知识缺口,以形成充足的学术积淀。
关于如何进入学术研究的境界这一问题,胡老师为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坚持写读书笔记。同学们可以通过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摘抄、批注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加强写作训练。同学们可以通过研习优秀古诗文,学习简练典雅的文字表达,了解历史典故。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精读经典学术论著,学习名家学者的思维方式、论证结构、语言表达。第三,注重史识与史论的培养。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哲学、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并通过比较的方法,把握事物的特点,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座结束后,刘伟才老师总结指出,学术人生是一条长路,其中必定有跌宕起伏,但只要有爱好、坚持和定力,也能够得偿所愿。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1994年被授予“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随即开始了以“基地班”为抓手培养优秀历史学本科生人才的探索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2008年,历史学系成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20年,“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随即启动了“思勉班”——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思勉班”之名,取自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2023年2月份,历史学系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学生自愿提交申请材料、面试环节,对报名同学进行了严格的选拔与公示,最终录取15位同学为2022级“思勉班”(第四届)成员。目前已选拔4届“思勉班”学生近70位。
供稿:杨婷婷 李蕴峰 夏敬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