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我系师范生现场观摩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市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历史教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承办的第四届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比赛。
基于统编教材的专题说课比赛是上海市高中历史德育实训基地行动研究总项目“基于情境创设的学科育人能力培养”的子项目之一,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学历史教学品牌赛事。其宗旨是引领中学历史教师树立符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和新考试理念的新教学观,调动中学历史教师课程实践内驱力,增强其新教学与新设计的创新力和行动力,创新并践行学科育人模式,提升学科育人能力。自 2019 年以来,已举办四届基于统编教材、主题各异的说课比赛,并采用面向全国同步直播的方式,以期将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基于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传递至全国。
开幕式上,复兴高级中学陆磐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李志聪部长、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章清教授以及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我系沐涛教授分别致辞。
本次说课比赛的主题是“回望世界历史,贯通初高中教学”,凝练了“文明产生的共同前提与地域特征”“地域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扩展与交融”“地域文明的突破性发展与全球联系的建立”“现代世界的整体发展与矛盾冲突”四大说课主题,凸显世界历史演进的学理逻辑。每一主题下遴选三项课题,分别基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二册)》、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选择性必修的三册教科书,从内容上贯穿世界历史进程,从学段上贯穿初高中历史教学。
在比赛现场,同学们聆听了来自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西校薛怡、嘉定区第一中学纪晓凤、天山初级中学马超、北虹高级中学戴骋浩、复兴高级中学顾超平、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卫佳琪、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沈亦楠、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靳技科、松江二中顾春梅、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陈洁、位育中学李倩夏、格致中学党霞等老师的说课展示。
同学们的观摩感想:
本次说课比赛是我第一次观看一线教师的说课活动,各位优秀教师为我大大开拓了历史教学的视野。作为此前还未接触太多历史教学的大二学生,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于历史说课中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一次优秀的说课需要包括研读课标与教材、教学主旨、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设计、板书、作业等元素。我了解到一堂合格的历史课不仅仅是把教材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需基于宏观的贯通式历史思路,强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老师们的说课结合了许多历史教学里的前沿方向,基于新教材,把大主题融入教学实践。教学设计中众多别出心裁的亮点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如使用博物馆文物、以金鸡纳树为切入点等等。
今天有幸参与了一场氛围热烈、立意高远的教学盛会、精彩比赛。12位选手老师们各显神通,在史料的分析与概括中,营造情景、层层设问,不断推进思维深度、构建逻辑链条。在选手说课、专家点评的环节里,获得了丰富实用的教学经验、教学灵感、教学视角,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观摩之旅。从中了解到如何探索整体化的教学模式,如何重构教学单元体系,如何实施初高中贯通式教学。针对世界历史的大概念,以四个大板块立足单元线索,梳理出历史脉络,感悟历史的连续性。历史教学一定要基于课标、教材、学情,在此基础上以小见大,将历史解释融入史实展示。希望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我们,能吸取前辈经验、聆听前人教诲,把握住史料运用的多元性,特别关注历史细节,培养包容的文化观,走好历史教学之路!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和同学们一起前往上海复兴高级中学观看了第四届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比赛,观看了来自不同初高中的历史老师的三组不同主题的精彩说课。老师们都准备充分,面带微笑,声音洪亮,落落大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们充分运用壁画、碑文等多重史料以及纪录片、音频等多种教学材料,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课标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由浅入深,逻辑分明,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这些优秀的老师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的讲课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信念,未来我一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像这些老师一样优秀的人民教师。
这是疫情后的第一场入校观摩活动,受益匪浅。较于之前平铺直叙的课程教授方式,整个教学比赛都是具体“大单元”下的课程实践。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看到了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教学相融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松江二中的顾春梅老师提出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理念,她将教学的前沿研究融入到现实教学中。
观摩“第四届历史学科统编教材说课比赛”,我深切感受到历史学科教学侧重点的变化。以往我作为学生,对于历史授课内容的直观感受是照搬教材,但观摩了各位老师的说课比赛后,意识到历史教学逐渐侧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拓展。教学目标方面,老师们在教材的基础上比对初高中课标,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的考察,而不再单纯侧重知识点的传授。教学设计方面,老师们更加注重跨学科教学,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作业设计方面,老师们拓展延伸课堂知识,综合考察学生知识点和素养能力的运用程度。同时,老师们的历史教学强调现实关怀,用中西古今贯通的眼光看待问题。总之,此次说课比赛的观摩,让我收获了许多,见识了优秀教师们的风范及其独特的历史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反思了以往历史教学的不足,帮助我完善历史教学设计。
这是我第一次线下听说课比赛,很开心有这样的机会。本次比赛的主要导向是为适应新的统编教材而进行教学上“大主题”“大单元”的创新。每个老师几乎都做到了教材的综合利用和单元的体系重构。还有老师考虑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从而在比较初高中教材的不同中找到讲课的重点或切入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师讲的“从大英博物馆藏品看古代地域文明的交融”。其间丰富的史料知识、有趣的文化问题以及辩证的历史思维令第一次接触此种教学设计的我非常震惊。总之,此行收获颇多,也希望学校和系里能够多多举办此类活动!
今天的说课比赛,在倾听了十二位老师的展示后,我清楚地看到了老师教学之间的层次。在当今全国历史教材统一的背景下,同样的内容却可以有不同的深度拓展与不同的视野延伸。我想这大概就是优秀教师应有的素养体现。在众多老师的分享中,尤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从大英博物馆看待文明交流的教学设计,每一件文物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同时又巧妙的衔接了每一个环节的跳转。尤其是最后从大英博物馆上升至殖民侵略的危害与西方中心论的警示,令我深为拜服。如此过渡自然的价值提升,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宏观视野与历史素养,又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殖民主义与西方中心论的危害。如此设计精妙又不乏世界视野的课程才应是一门好的历史课,也更应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所该做到的。今后应以此为目标,提升自我,向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断前进。
本次说课比赛的四大主题立足于大单元,十二项课题整合十一册初高中教材, 贯穿世界历史进程;十二位说课教师基于学情,联通学段,统整主旨,渗透思想方法,叙史见人见事。选择性必修教材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余伟民担任本次赛事的学术指导,并在专家点评环节对本次说课比赛及十二位说课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有三大亮点:其一,关注大主题、大概念的单元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开启了从教材单元向教学单元转变的探索,是统编教材教学的重要突破。其二,关注深度教学,践行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以及深刻把握所学内容 的教学新模式。其三,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到新高度,是贯通大中学校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的一次有效探索,有助于切实发展学生的素养,也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科基础与思维能力的人才。
我系世界史教授、系主任梁志老师作为评委和颁奖嘉宾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历史学系一直重视加强与上海基础教育界的联系,积极参与中学历史教育改革,于2021年成立了大中小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以此为平台,与沪上中小学携手并进,深化历史学科教师教育卓越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