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二届清代政治史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01-08

一一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贯通的清代政治史——新议题与新视角”第二届清代政治史论坛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本次论坛自2023年2月起公开征稿,论坛筹备组与《清史研究》编辑部经过先后两论评审,综合统筹论文的学术质量与主题方向,共选择了32篇入围本次论坛的论文报告环节。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澎湃新闻等全国四十多家科研院所与学术机构的七十余位学者到场参会。



图片


一一本次论坛的开幕式于10月28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室举行,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系教授李文杰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教授瞿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主编、清史研究所教授刘文鹏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瞿骏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及在会议现场旁听的师生表示了热切的欢迎和感谢。瞿骏教授表示,华东师大能够与在国际和国内享有盛誉的《清史研究》编辑部合办本次会议,一定能够使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上、在“观其会通”上更进一步,也一定能够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一直以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更上一层楼;刘文鹏教授回顾了两年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清代政治史论坛的经过,表达了希望这一论坛要真正“走出去”的决心,要通过与全国各地学者的联络与交流,从中收集、把握清代政治史的新观点与新方法,以《清史研究》作为学术界共有的平台,提炼观点,凝聚共识,形成学术共同体,同大家一道真正把清代政治史论坛这一系列会议、《清史研究》这一刊物办好,将优秀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


一一此次论坛由学术演讲、论文报告、圆桌论坛三部分组成。在学术演讲部分,论坛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杨念群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邬国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育民教授进行主题演讲。杨念群教授在其题为《什么是清代政治史的核心议题》中,分析了当下传统清代政治史研究所面临的多方面的冲击、挑战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与学术源流;杨念群教授强调,清代前、后期状若隔离的历史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清史”与“近代史”之间需要进一步的贯通与对话,清代政治史的主题、方法、理论都尚待足够的明确,进而我们得以超越当下愈发专门化、“边角料化”的研究,从整体来理解清代统治以及这个王朝的性质。邬国义教授在《〈民约通义〉:上海大同译书局初刊本的新发现及其意义》的主题演讲中,以1898年上海大同译书局本《民约通义》为切口,在充分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论其初版文本,以此新见译本重新勾画了卢梭《民约论》早期传入中国的初始状况,澄清了其与戊戌时期康梁维新派的关系,并且呈现了该书在当时思想界的接受、传播及后续影响等情况。周育民教授在《略论清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地位与个人作用》的报告中,将清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视作民国以后财政金融体制形成的重要阶段,指出清末财政改革对近代金融体制形成的五方面贡献——确定银元本位制度、规划近代银行体系、引进税种和改革厘金、开创国家财政预算制度、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此外,周育民教授还指出,清末财政金融改革实际上走过了一段由分头推进到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其中李鸿章、盛宣怀、庆亲王奕劻、镇国公载泽等人物因其各自不同的知识能力、现实地位与历史机遇,在清末财政金融改革全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个人作用。



一一本次论坛于10月28日下午和10月29日上午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人文楼5303室、1306室各设置了两场分论坛,每个分论坛分为上、下两场的论文报告与评议。在前后八场的论文报告中,总计36位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潘江陆海,新见迭出,议题涵盖传统制度史、财政经济史、中外关系史等诸多领域,研究时段跨越由清初及至清末民国的前后二百余年的历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院沈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海斌、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任智勇、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吴佩林、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欣然、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尤淑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包诗卿等十余位学者分别担任各分论坛的主持人与评议人。整场论坛的评议与讨论环节,每一组别风格迥异,各各不同,或深刻严谨,或扎实细致,或热烈活跃,或轻松诙谐,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得以自由地分享、交流、碰撞与争鸣,忠实地体现了本次论坛“贯通”、“新议题”、“新视角”的主题。


一一本次会议共设置了两场圆桌论坛。10月28日晚场的圆桌讨论由刘文鹏教授主持,题为“政治史的新议题与新方法”,意在尝试对既有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研究议题有所拓展,对原有的义理、考据的方法有所突破,在清前中期和晚清的议题间有所打通。针对这一议题,上海师范大学周育民教授、复旦大学戴海斌教授、北京大学韩策助理教授、浙江大学尤淑君副教授、复旦大学周健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志云教授、厦门大学任智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波副教授、新疆师范大学锋晖副教授等学者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与实践中对该议题的理解和体会;10月29日下午的圆桌讨论由李文杰教授主持,题为“走出政治史”。传统中国史的叙述和研究以制度史为主轴,政治似乎无所不包,政治史似乎有“独大”的意味。本场圆桌论坛以此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处理政治史与其他专门史的关系,如何破除狭义政治史进而形成“大政治史”。由此议题发散开来,清华大学李欣然副教授、北京大学毛亦可助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赵思渊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敬雅副教授、南开大学马子木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胡祥雨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魏文享教授等学者纷纷发言参与讨论,现场气氛融洽热烈。至此,“贯通的清代政治史——新议题与新视角”第二届清代政治史论坛圆满结束。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撰文:刘钧龙

摄影:姜梦翔

编辑: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