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谭其骧先生这段近80年前的论断中,清晰地表述了地理要素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角色。无论是人文地理中都市城邑的位置,交通线路的通塞改变,还是自然地理中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地理类史籍都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各类线索与思路。
9月16日上午8:30,华东师大历史系诚邀上海大学历史系郭红老师,作《<明史·地理志>导读》讲座。本次讲座在历史系1130室(中古室教研室)举行,由包诗卿老师主持,中文系汤志波老师,历史系孙竞昊老师、张凯悦老师与各院系研究生十余人参加。
郭老师共从四个方面对《明史·地理志》及相关材料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首先,郭老师梳理了正史地理志的源流。正史地理志意义深远,它不仅构建了中国古代沿革地理的主脉,还成为后世了解一个朝代地理变迁的纲目。自班固以来,数位史家皓首穷经,最终完成并传流十六部正史地理志。接着,郭老师介绍了明朝及清朝前期,数部与《明史·地理志》有关的地理总志,官修地理志书如《大明志书》《寰宇通衢》,私修地理志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者》……《明史·地理志》编纂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随后,郭老师对三部《明史·地理志》分别从编纂与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总体而言,张廷玉本更为简洁,沿革更精确,但少议论,具体如序言中少形胜;万斯同本重沿革、形胜,涉及地理分支多;王鸿绪本则简化沿革,删减驿站、巡检、天文等内容,增设户口等目。最后,郭老师强调了《明史·地理志》的重要意义。《明史·地理志》是对明代地理以行政区划为纲的简明、客观陈述,也是当今研究明代地理最直接的工具。此外,对于当时而言,它也是清代中后期文献中有关明代地理叙述的基础。
讲座尾声,郭老师就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相应解答,并强调《明史·地理志》内涵丰富,除传统研究方法外,还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如书籍史、知识传播等,也可将GIS等技术与历史文献记录相结合。老师、同学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