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讲座回顾|康荣平:永安半世:华人家族企业的历史轨迹
发布时间:2019-1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康荣平研究员2019年10月10日下午三时,在人文楼历史学系1306教室以“永安半世:华人家族企业的历史轨迹”为题进行了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史学系韩钢教授主持赵晋老师和十余位同学参与了聆听和讨论



永安郭氏集团是华人企业的典范,她以零售业先行,逐渐扩展到金融业、酒店业和制造业,形成一个庞大的集团,是20世纪初中国人创办的、为数不多的、优秀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康荣平教授首先阐述了选择永安进行研究的原因在于三点:相关资料丰富;永安后期在制造业的发展较成功;永安是那个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典型个例。

接着康教授分悉尼永安果栏、香港永安百货、上海永安公司、上海永安纺织公司四个时期,详细介绍了永安家族企业的兴起、成长和发达的历程。

康教授发现郭乐在经营永安果栏中已逐步形成了最初的经营策略:坚持为顾客服务的经营方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联合与竞争两种策略并举运用;共同投资,家族控制的投资管理体制形成雏形;积极进入生产领域,提高总体优势。早期郭氏企业脱颖而出还在于郭乐和郭泉兄弟性格和能力的有效互补。这些经营策略对后世企业的规模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康教授认为,郭氏兄弟选择香港作为进军百货业首家店址的原因有:香港作为世界性贸易港口,市场容量大,百货业有很大发展空间;在香港,当时的政治和法律环境比较稳定,华人从商的地位也较为平等,税收政策对经营企业较为有利;选择香港不会背离永安依靠华侨之根本;郭氏兄弟对香港较为了解和熟悉;马应彪创办的先施百货的示范作用以及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民族意识。香港永安公司组织管理体制上虽借鉴了英国人的经验,但有明显创新,诸如:行政部门中没有突出人事管理;培训部门下设德、智、体三个分部等。

郭氏兄弟在经营上海永安过程中,更加充分的吸取了先进国家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更加有效地利用经营香港永安的经验,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加以发扬光大。这集中表现在:重视对顾客心理的研究,据此设计出各种促销或销售技术;重视营业员在商店经营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建立起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尤其是关于人事管理方面,明显地体现出西方商业管理制度与中国人性管理的结合。



郭氏兄弟自1897年创办悉尼永安果栏,到1933年,最终形成了由他们自己控制的永安系企业集团。其联号企业由六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悉尼永安果栏、香港永安公司、永安水火保险公司、上海永安公司、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和永安人寿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涉足百货业、金融及保险业、工业和酒店业。

康教授还发现,永安集团的资本来源和结构有如下特点:就股东构成而言,最初与郭乐合伙开设悉尼永安果栏的股东,后又成为香港永安的股东、上海永安的股东;就资本来源而言,联号企业的原始资本极大部分是华侨投资;就资本结构而言,联号企业中的大股东占股本比例较小,而中小股东很多;就郭氏家族而言,其投资在联号企业中的资本总额所占比重很小,但是,郭氏家族却以如此少量的投资控制了整个企业;就附属企业而言,各附属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主要联号企业。

永安集团的经营则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既表现在为同一顾客提供多种服务、不同行业的联号企业相互之间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又表现在金融保险业企业的分支机构为整个集团的经营提供广泛的信息来源、商业为工业提供销售渠道,工业为商业提供优质产品,还表现在资本来源单一化和一个总监督、一元化董事会。

讲座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所关心的相关话题,诸如百货业的缘起、永安同其他百货公司的市场划分、郭家掌控永安集团的方式、华人企业1949年后的历史命运等,与康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