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回顾 |诚之课堂· 研课工作坊第二次活动纪要
发布时间:2024-04-30

3月29日下午, 本学期“诚之课堂·研课工作坊”继续举行,2020级张瀛予与张怡宁两位同学分享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七年级《中国历史》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周庆彰、我系古代史教研室杨光老师应邀到会指导,黄爱梅老师主持。

图片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战争频仍,各民族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密切,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如何讲好对峙与交融、历史的新变化及其影响,是同学们尝试讲述这一时段历史的时候所面临的挑战。张瀛予同学利用“开芳宴”和“清明上河图”导引经济、社会、文化成就的讲解,张怡宁同学则尝试通过讲述古今民族“前世今生”来梳理民族交融的线索。

两位同学的尝试得到了指导教师的充分肯定。在研讨环节,杨光老师聚焦史料、观点及表述等方面,强调在教学中史料使用要与授课主题相符,学术观点的引用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表述的严谨性。周庆彰老师强调地图使用的原则,即注意其来源与准确性;在教学思路上,提议可以采取“通子目、通单元、通普教与高教”的贯通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指出历史教学需要厚积薄发,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图片

“研课工作坊”是我系“诚之课堂”教师教育活动的创新形式,邀请大学专业教师与中学老师共同为学生的教学设计会诊,共同磨课。每次活动由学生分享教学设计,指导教师从史料分析、学术观点与前沿、课标与教材理解、教学重难点把握等方面进行拓展与点评。通过磨课,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教学设计的规范和方法更有体会。“研课工作坊”不仅给具体教案的修改和重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也为同学们如何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新的动力。这种互动形式促进了大中学历史教育的相互沟通交流,成为大中学历史教师共同成长的一条途径。


【同学反馈】

……杨老师和周老师的点评提及了一些我之前关注度不足的知识点……周老师对地图的关注令人叹服,尤其是提到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启发。他的指正很重要,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这可能让我们收获最大的地方。这样的活动期待多来几次,每一次跟着系里学习完,都会抓紧时间把这些新知融入到自己的备课中,为半年后正式的教学工作,尽量多做点准备。


最深刻的感受是贯通,贯通子目,贯通单元,贯通初高中,贯通普教和高教,甚至贯通学科。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融会贯通。


这次的指导老师太顶了,特别是周老师,学术专精的同时又教学设计能力出众,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转化为高中的课堂内容,有深度有主题又贴合教学实际。


本次活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老师说的学术的厚积薄发。以前我总是好奇为什么优秀的老师可以对一节课有那么多的想法,直到今天听完了周老师与杨老师两个人的讲座,才发现他们的思路得益于自己前期的学术积淀。比如周老师对每一张地图的熟悉度、细致度,以及对我们引用的论文主题的把握程度,这些才是一名历史老师能走得更远的必备条件。其次,老师们的指导让我更加坚信了论史求通,历史要素千丝万缕,存在于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才能让课堂更加具有通感,逻辑更加恰当,解释更加合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史学系融媒体中心——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