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意大利当代史学会会长、米兰圣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乔万里教授(Agostino Giovagnoli)和米兰圣心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系竺易安教授(Elisa Maria Giunipero)应邀开展了一场主题为《20世纪的中意关系》讲座。本次讲座系华东师范大学“百场校级讲座第48场”暨“共生的文明”翻译+历史双学位系列讲座第2场。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张锐老师主持,我系朱明、姚昱、姜进、刘建平和Timothy Baycroft等老师参加,讲座共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百余人。
本次讲座围绕20世纪的中意关系,以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后为时间节点展开。竺易安教授谈到,20世纪初,意大利人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曾作为首位来华宗座代表,为中西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1923年,他将教廷代表团的正式驻地设在北京,远离西方其他国家的公使馆。1924年,他在上海主持了上海公会议。1926年,他在罗马向教宗庇护十一世举荐了六名中国人,为他们授予主教职位。
竺易安教授还向在场师生分享了刚恒毅的趣闻。在当时,西方来华的传教士选择不与中国人同席吃饭。刚恒毅对此大为光火,并立刻进行改革,为此还受到了西方势力的攻击和排斥。随后,刚恒毅又着手创办大学,推动了辅仁大学的形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紧接着,乔万里教授向我们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意两国建交的过程。乔万里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意大利和中国致力于友好对话,这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层面,人文领域的交流同样重要。如果人们不了解历史,就不可能理解中意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尽管西欧的大部分国家从新中国建立起就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由于美国的反对,实际上困难重重。虽然,世界阵营的划分让建交希望渺茫,但它始终无法磨灭希望。中意之间最为重要的接触始于经贸领域。企业家们克服了许多障碍,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中国政府不断强调经济关系的价值,而欧洲政府也隐晦地赞赏甚至支持这种关系。中意两国通过民间的交流,逐渐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网络的形成。”
除此之外,乔万里教授也重点提到一位为中意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知识分子——乔治·拉皮拉(Giorgio La Pira)。他始终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在担任佛罗伦萨市长后,他成功邀请北京市长访问意大利,参加“首都市长会议”,进一步增进了两国的共识和了解。1970年,中国和意大利建立外交关系。此后,意大利不少党派积极推动对华关系的发展。2019年,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经济体中第一个跟中国签署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国家,这一成果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讲座结束后,乔万里和竺易安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两位教授的发言不仅在史实方面补充了大家对中意关系的了解,而且在现实意义上更具启发性意义。民间对话往往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中意之间的关系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外交层面,更要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力发展。正如张锐老师最后总结时谈到,“我们学习历史同样要有现实关怀,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当下问题的应对之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供稿:居承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