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的前身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非洲史研究室,成立于1985年,第一任研究室主任是艾周昌教授,1996起由沐涛接任。
2010年6月,经华东师大校长办公会讨论批准,以该研究室为主体成立了华东师大非洲研究中心,挂靠历史系,并举行了挂牌仪式。2011年5月,又将研究中心更名为非洲研究所,并在其下成立了华东师大—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坦桑尼亚联合研究中心,在同年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长访问期间举行了挂牌仪式。2018年12月5日,为进一步推动对非洲的研究和深化两校合作,达累斯达拉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站正式成立。
该所现有研究人员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校外兼职教授8人;有非洲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图书资料上万册。
研究方向和特色
本所对非洲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依托坦桑尼亚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对非援助“20+20”项目,重点开展非洲历史文化,尤其是东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以及中非关系研究。
二是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开展非洲教育问题研究。
三是由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东非地区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口海岸泥沙沉积和侵蚀动态、红树木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近海水域生态结构与功能对富营养化的响应等问题的研究。
研究所主要成员简介
艾周昌 (1930~2018.09.13)1930年生。1953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长期讲授世界近代史、亚非史,曾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非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等职。主要著作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198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非关系文选 1500~1918年》、《非洲史教程》、《中非关系史》、《非洲黑人文明》、《艾周昌李德清文选》等。其中三卷本《非洲通史》(项目负责人并主编近代卷)先后获上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华东师大原创奖。
沐 涛 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1987年起研究生毕业后在华东师大历史系任教。曾到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和法国里昂高师做访问学者。现任华东师大大夏书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世界历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发表的著述有:《中非关系史》(合著)、《非洲黑人文明》(合著)、《世界史画卷·非洲卷》、《南非现代化研究》(合著)、《南非对外关系研究》、《亚非国家现代化研究》(副主编)、《走进黑非洲》(合著)、《尼日利亚史》(翻译)、《列国志·布基纳法索 多哥》、《穆塞韦尼总统与乌干达》(中英文)、《尼雷尔文选》(主编)等。
潘兴明 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曾在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并赴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现为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著有《帝国治理:关于世界秩序的历史研究》、
《20世纪中英关系》、《南非--在黑白文化撞击之下》、《欧洲历史大辞典》、《转型时代的移民问题》(主编)、《移民问题国际比较研究》、《南非:非洲大陆的领头羊——南非实力地位及综合影响力评析》、《英国通史》、《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等著作。另有译著《西方文明史》等多部。
林 广 1959年生,历史学博士。1999年起调入华东师大历史系工作,期间曾到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美国纽约大学进修。现为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城市化研究工作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城市》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成功与代价》等(合著)。
卢海生 华东师大历史系讲师,世界史硕士。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和东非地区史研究。
朱 明 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曾留学法国巴黎高师。主持 “中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结构与空间研究”等项目,著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经济体的兴衰—以呢绒生产与贸易为视角》、《地图上的法国史》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杂志发文30余篇。主要从事中世纪地中海周边地区研究,包括非洲与阿拉伯世界及南欧的关系、欧洲城市史等。
快 思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非洲史以及泛非主义研究。著有Ideology and Practise; Relations between Tanzania and Chin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968-1985),并参编多部著作,另有学术文章若干。
研究所先后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非洲史”方面的主要研究课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七五”项目多卷本“非洲通史”。
国家教育委员会“七五”研究课题“中非关系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研究系列课题“非洲黑人文明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课题“南非现代化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南非对外关系演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世界列国志·多哥与布基纳法索》卷。
上海市“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立项《非洲历史大辞典》。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正在进行)。
研究所成员主要研究成果(不含兼职)
艾周昌、周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
艾周昌编著:《中非关系史文选1500~191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艾周昌、沐涛:《中非关系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艾周昌等:《非洲黑人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艾周昌等:《南非现代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艾周昌等:《亚非国家现代化研究》,上海此书出版社2009年。
沐涛:《失落的文明:埃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沐涛、张忠祥:《非洲黑人智慧》,台北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公司2000年。
沐涛等:《走进黑非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沐涛:《南非对外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沐涛:《尼日利亚史》(翻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沐涛、杜英:《列国志·布基纳法索和多哥》,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
沐涛等:《穆塞韦尼和乌干达》(中、英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沐涛等:《尼雷尔文选》(翻译四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潘兴明:《南非——在黑白文化撞击之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潘兴明:《南非:非洲大陆的领头羊——南非实力地位及综合影响力评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林广:《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卢海生等:《16—19世纪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卢海生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快思:Ideology and Practise; Relations between Tanzania and Chin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968-1985),Africa World Press 2016.
研究所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0年初,根据《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中国政府关于教育内容的承诺,中国的20所高校与非洲高校展开“一对一”的校际合作精神,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中方20所高校之一,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签署“一对一”合作协议。
2010年5月,接待来我校访问的马拉维共和国总统穆塔里卡。
2011年5月,研究所接待来自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长访问团,双方落实了合作项目,加深了合作关系,姆坎达拉校长发表了演讲,并为“华东师大—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坦桑尼亚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2011年7月,非洲研究所3名学者赴乌干达调研,为撰写《穆塞韦尼传记》收集资料。
2011年10月,沐涛教授赴坦桑尼亚调研,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者商谈合作项目。
2012年5月,接待埃塞俄比亚大学访问团,双方就开展东非历史文化研究的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2012年7月,研究所2名博士生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访学。
2013~至今每年选派2名左右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访学,在此期间,沐涛教授主持的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会议成功举行,并举办了“非洲经济发展与中非关系的推进”研讨会、同巴塞尔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连云港非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走进非洲—纳米比亚历史图片及贝宁皇宫精品艺术展”展览、“博物馆与非洲艺术”研讨会等活动;另有刘贵今、舒展等驻外大使和外交官以及海内外知名学者David Shin、Jamie Monson、李安山教授等前来交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