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1、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9年春季学期,召开全系教学工作会议,在充分调动各教研室教师全员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厚基础,多元选择”的思想共识,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较大调整,提出了总学分146、核心(必选)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内容的2019级新的培养方案。

秋季学期,根据去年第一轮文史哲大类培养课程教学运行的情况反馈,调整了历史方向的大类培养课程。现在第二轮大类培养平台课程正在开展,进行良好。

 

2、教学改革工作

在学校的推动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瞿骏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史”课程教改项目,获得市级重点项目。 本系获得校课程思政“领航学院”称号,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十五门领航课程。

组合系内相关实践课程教师力量,董建波副教授主持的江南市镇历史调查虚拟仿真试验项目,于20198月获得上海市市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立项,现正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

配合学校和系工作,本年度先后主持制订《历史学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升计划》、《历史学系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历史学高培计划申报表》、《2019.7-20.12历史学系本科专业课程建设计划》、《历史学系实习教学体系整体提升计划》等。

为更好地提升本科专业水平,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为2020年参加国家本科师范专业认证做准备,提交三年师范专业认证数据,本年针对毕业要求的制订、以及课程对毕业要求的靠标、对标情况,在师生中进行调研;对14级毕业生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开展了全国部分重点高校的调研。

与外语、哲学、中文、城区学院充分交流和沟通,与本系导师充分讨论,制订具有跨学科培养新文科特征“历史+”本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已经进入到与各学院讨论学程计划的阶段。

与本科教学点责任教授章义和老师合作,在系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于20191月,制订《历史学系本科专业点(教学点)三年(19-21)发展规划草案》,获得系教学委员会通过。

 

3、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9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41门,公共课11门,暑期课程10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42门,公共课13门。新开设11门课程,分别是20世界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题、明清社会经济史专题、《史记》导读、战档案中的冷战国际史、宋史、中国古代环境史专题、中法关系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专题、越南史、电影中的当代史、中亚史。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9年还组织顾卫民老师开公开示范课,、王进锋、陈波、朱明、唐小兵、王锐、肖琦、范丁梁等老师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4、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今年,梁志老师获得学校年度教学贡献奖,范丁梁老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选拔。

5、招生工作

5月,在教务处的领导、本系蔡坚老师的指导和教师的全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

6月,副系主任黄爱梅及刘啸、刘彦文等老师支持下,携研究生共同完成今年安徽省的招生宣传工作。并在招办指导下,更新了本专业新的专业介绍,本系宣传片正在拍摄修改阶段。

 

6、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和推免直研院系方案细则,协助做好学生的转专业、学业预警、病休学生的请假、休学及复学手续、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

协助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并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今年年底推出《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十年论文精选集》。

2019年,在本系举办的第十一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上,取得2位一等奖、3位二等奖、4位三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上海市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四校论坛上获得了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本科生科创项目14项顺利结题,2项优秀。

积极主动与孟宪承书院、大夏书院联系,安排王燕、董佳贝和赵继珂老师为孟院导师,章义和、梁志、刘啸、赵晋、李晔梦老师为19级拔尖班导师,本人亦为两院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