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2019年本科生工作总结

1、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9年春季学期,召开全系教学工作会议,在充分调动各教研室教师全员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厚基础,多元选择”的思想共识,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较大调整,提出了总学分146、核心(必选)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内容的2019级新的培养方案。

秋季学期,根据去年第一轮文史哲大类培养课程教学运行的情况反馈,调整了历史方向的大类培养课程。现在第二轮大类培养平台课程正在开展,进行良好。

2、教学改革工作

在学校的推动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瞿骏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史”课程教改项目,获得市级重点项目。 本系获得校课程思政“领航学院”称号,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十五门领航课程。

组合系内相关实践课程教师力量,董建波副教授主持的江南市镇历史调查虚拟仿真试验项目,于20198月获得上海市市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立项,现正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项目。

配合学校和系工作,本年度先后主持制订《历史学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升计划》、《历史学系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历史学高培计划申报表》、《2019.7-20.12历史学系本科专业课程建设计划》、《历史学系实习教学体系整体提升计划》等。

为更好地提升本科专业水平,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为2020年参加国家本科师范专业认证做准备,提交三年师范专业认证数据,本年针对毕业要求的制订、以及课程对毕业要求的靠标、对标情况,在师生中进行调研;对14级毕业生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开展了全国部分重点高校的调研。

与外语、哲学、中文、城区学院充分交流和沟通,与本系导师充分讨论,制订具有跨学科培养新文科特征“历史+”本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已经进入到与各学院讨论学程计划的阶段。

与本科教学点责任教授章义和老师合作,在系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于20191月,制订《历史学系本科专业点(教学点)三年(19-21)发展规划草案》,获得系教学委员会通过。

3、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9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41门,公共课11门,暑期课程10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42门,公共课13门。新开设11门课程,分别是20世界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题、明清社会经济史专题、《史记》导读、战档案中的冷战国际史、宋史、中国古代环境史专题、中法关系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专题、越南史、电影中的当代史、中亚史。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9年还组织顾卫民老师开公开示范课,、王进锋、陈波、朱明、唐小兵、王锐、肖琦、范丁梁等老师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4、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今年,梁志老师获得学校年度教学贡献奖,范丁梁老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选拔。

5、招生工作

5月,在教务处的领导、本系蔡坚老师的指导和教师的全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

6月,副系主任黄爱梅及刘啸、刘彦文等老师支持下,携研究生共同完成今年安徽省的招生宣传工作。并在招办指导下,更新了本专业新的专业介绍,本系宣传片正在拍摄修改阶段。 

6、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和推免直研院系方案细则,协助做好学生的转专业、学业预警、病休学生的请假、休学及复学手续、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

协助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并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今年年底推出《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十年论文精选集》。

2019年,在本系举办的第十一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上,取得2位一等奖、3位二等奖、4位三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上海市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四校论坛上获得了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本科生科创项目14项顺利结题,2项优秀。

积极主动与孟宪承书院、大夏书院联系,安排王燕、董佳贝和赵继珂老师为孟院导师,章义和、梁志、刘啸、赵晋、李晔梦老师为19级拔尖班导师,本人亦为两院导师。


2018年本科生工作总结

1、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8年春季学期,在教务处“大类培养”思想指导下,与中文、哲学系紧密合作,全系教师鼎力合作,构建了2018级大一的大类培养课程群,提出一门必修课、8门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现在第一轮大类培养平台课程正在开展,进行良好。

2、教学改革工作

在学校的推动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黄爱梅主持的“历史文献研读与本科生史学研究能力育成” 项目,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各门大类平台课程的建设以及“历史系推进文史哲大类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项目,作为校本科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特色面上项目立项。

组合系内相关实践课程,于2018年12月以“基于史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历史系专业实践课程群设计”申报市级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学校推荐。

配合系和学校工作,本年度先后主持制订本科教学奖励方案、院系本科教学课程量方案(按照学校标准),协助制订绩效分配方案,协助教学负责教授推荐、制订未来三年本科教学规划草案。

开始为2020年参加国家本科师范专业认证做准备,提交三年师范专业认证数据,针对毕业要求的制订、以及课程对毕业要求的靠标、对标情况,在教师中进行调研;对14级毕业生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评价问卷调查。

开始为拔尖计划2.0提升基地班培养效果,对往届基地班学生、导师进行调研,准备在充分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进一步推进本系课程调整、跨系选课、本硕一体等方面的工作。

与本科教学点责任教授章义和老师合作,在系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底-2019年1月,制订《历史学系本科专业点(教学点)三年(19-21)发展规划草案》,获得系教学委员会通过。

3、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8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32门,公共课13门,暑期课程12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35门,公共课12门。新开设6门课程,分别苏联史、美苏冷战史、中国基督教简史、战后印度支那问题研究、近代中国的商人与社会、中国近代的制度与文化概论。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8年还组织林广、孟钟捷老师开公开课,刘啸、刘彦文、肖琦、董佳贝、王传、刘衍钢、朱明、赵继珂、李磊老师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4、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今年,瞿骏老师获得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王传老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学比赛一等奖、申万宏源奖教金,阮清华老师获得校年度教学贡献奖。

5、招生工作

5月,在教务处的领导、本系蔡坚老师的指导和教师的全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

6月,本人及王进锋、赵静、田愿静激老师携研究生,共同完成今年安徽省的招生宣传工作(皖北、皖东)。并在招办指导下,完成本专业新的专业介绍。

6、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和推免直研院系方案细则,协助做好学生的转专业、学业预警、病休学生的请假、休学及复学手续、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

协助举办第十届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并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拟于明年推出《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十年论文精选集》。

2018年,14级基地班学生张校博、15级基地班学生方凯获得南开大学“史学新秀”三等奖。在本系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历史学本科生论坛上,取得2位一等奖、3位二等奖、4位三等奖的好成绩。今年本科生科创项目14项顺利结题,2项优秀。

积极主动与大夏书院联系,安排王燕、周健、高嘉懿老师为18级师范班和基地班导师,本人多次参加大夏书院的导师活动。


2017年本科生工作总结

(一)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7年春季学期,教务处要求制定2017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这一工作历史系领导高度重视,在书记、系主任的领导下,针对师范生、基地班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草案,然后组织教学委员会讨论修订,并获得通过。这一方案对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主要是将原来的《中国近现代史》4学分拆分为《中国近代史》2学分和《中国现代史》2学分,相应地《中国近现代历史文选》2学分也分为《中国近代历史文选》和《中国现代历史文选》各1学分。将原来1学分的《史学论文写作》提高为2学分,建议由唐小兵、董佳贝老师共同建设。此外,对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时进行了规定。

(二)迎接两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2017年6月2日,本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接受校内本科专业评估;10月29日至11月2日,与全校共同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

为了迎接本年度的两次评估,按照教务处要求,本系认真重新梳理了我们的专业定位与规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对全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进行重新编制和修订,整理和修订了系内的本科生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核查近三年来全部本科生的试卷、毕业论文,汇总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数据,总结本系专业特色,撰写自评报告,制作汇报ppt以及各类支撑材料。并在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又根据教务处的要求,提供了实践教学方面的总结材料、人才培养特色工作小结等资料。

由于准备充分,两次评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务处组织的专业校内评估邀请了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陆靖、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恒、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系主任陈雁、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峥、复旦大学核心课程委员会副主任李宏图、我校教授李学昌等七位校内外同行及专家,我校教务处处长雷启立、招生办公室主任濮晓龙等一同参加。汇报会后,专家观摩了王春来《16-19世界世界史》、王应宪《中国史学史(上)》,调阅了近一年的试卷,近一届的毕业论文等基本教学档案和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专家一对一访谈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会后专家对招生情况、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及途径、教师队伍与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改革与培育教学成果、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监控、就业情况、师范与非师范生群体融合沟通等多个方面,给予了中肯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教育部评估期间,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历史系教授张连红本系举办了教学评估座谈会,听取汇报,与学生座谈,调阅了2013级的毕业论文和《中国近现代史》的考卷,并选取李磊老师《史学研究导入》和朱明老师的《欧洲中世纪城市史研究》两门本科生科创进行听课。专家对我系的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予以充分肯定。

(三)教学改革工作

2017年,在学校的推动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历史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沐涛老师“历史名人与人类文明发展”课程通过2015年度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验收,“世界史教研室文化建设”作为2015年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验收结题,沐涛与贾菁菁老师“历史名人与人类文明发展——以李鸿章与拿破仑为例”、瞿骏老师“比较视野下的世界文明”作为2013、2014年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授予“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称号。

“历史文献研读与本科生史学研究能力育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报告”参加校教学成果奖评选,被推荐参加市教学成果奖评选。“创建历史系本科教学管理特色”作为校本科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特色面上项目立项;“史学与公众生活”、“江南历史与社会考察”作为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史记》导读”与“战后亚洲:殖民遗产与大国博弈”、“钱穆《国史大纲》导读”作为校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王燕老师“北美中国史研究概述”、杨彪老师“海外历史教育研究”和“微格教学”课程获得2017年校在线教学平台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四)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7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32门,公选课11门,暑期课程11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35门,公选17门。新开设12门课程,分别为《江南历史与社会考察》《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国际史》《当代中国环境史》《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的制度与文化概论》《历史思维训练与历史教育》《中朝关系史》《美国冷战外交史》《中国当代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史记>导读》《战后亚洲:殖民遗产与大国博弈》《钱穆<国史大纲>导读》。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7年还组织顾卫民老师开公开课,刘啸、姚远梅和范丁梁老师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五)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其中,

瞿骏老师获得2017年度申万弘源奖教金推荐,王锐老师获第二十八期新入职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六)招生工作

2017年是新的高考政策的第一年,在2017年上海市高考、水平考工作中,配合上海考试院的工作,历史学系教师继续参与命题工作。一人参加高考命题,一人参加水平考命题。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2017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由本系负责组织教师进行阅卷。在学校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该项工作。

(七)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协助做好学生的学业预警、病休学生的请假、休学及复学手续、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2017年春季,历史系共有1名学生赴台湾交流(廖昀),2名赴境外交流(杨牧樵,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黄须眉,卓越教师计划,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

2016年度国创结题1项,2017年度国创结题1项、延期2项;2016年度市创结题5项,2017年度市创结题3项;2016年度大夏项目结题5项(含15年度延期2项),2017年度校创项目结题4项、延期1项。2017年10月,历史系本科生成功有12项获得校本科生科研培育项目立项。

第九届全国历史系本科生论坛,本系学生荣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2位学生参加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商务印书馆”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历史学论坛,1位获“十佳优秀论文奖”。


2016年本科生工作总结

(一)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6年春季学期,教务处要求制定2016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这一工作历史系领导高度重视,在书记、系主任的领导下,针对师范生、基地班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草案,然后组织教学委员会讨论修订,并获得通过。这一方案加强了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新增专业必修课“史学论文写作”(1学分),并对师范班的课程安排做了调整:删除了原有的专业必修课“教师口语”,将专业必修的“教育学”提前至第4学期开设,“海外历史教育研究”延后至第6学期开设,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工作

2015年,教务处对本科教学推行了诸多的改革项目,其中力推网上教学平台的使用。在学校的推动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历史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申报,在线教学平台课程建设项目首批资助课程17门:刘敏“世界近代历史文选”、李磊“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李磊“中国制度史”、路新生“近三年学术史新论(上)”、王悦“古罗马文明”(暑期课程)、阮清华“中国当代史”、朱明“中世纪城市研究”(暑期课程)、姜进“中国妇女史”、孟钟捷“历史与公众生活”、王进锋“考古、文物与历史”、王传“走进历史发生的现场:历史人类学”、黄爱梅“中国古代历史文选”、沐涛“非洲史”、王应宪“经学历史”、王春来“美国史”、陈波“20世纪世界史(上)”、徐显芬“日本史”;第二批申报4门:”拟资助课程:李磊“史学研究导入”、李孝迁“中国史学史(下)”、王悦“16世纪以前世界史”、贾菁菁“历史名人与人类文明发展”。其中第一批项目课程已经通过中期检查。

(三)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6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37门,公选课8门,暑期课程9门,专业1门,公共8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44门,公选17门。新开设17门课,分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商人与社会,古代民族史(2),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思维训练,中德关系史概论,近代中国的商人与社会,日本史,当代日本讲座,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欧洲城市史:范式与比较(1800——二战),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史学论文写作,中国当代口述史,历史与公众生活,古代民族史(3),中古史专题研究(上),影视作品中的战后两岸关系问题。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6年还组织青年教师梁志开公开课,包诗卿、赵晋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其中,梁志教授荣获2016年度能达奖教金。

(五)招生工作

2016年是旧的高考政策的最后一年,在2016年上海市高考、水平考工作中,配合上海考试院的工作,历史学系教师参与命题工作。一人参加高考命题,一人参加水平考命题,。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由本系负责组织教师进行阅卷。在学校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该项工作。

(六)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协助做好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2015年1月至今,历史系共有3名学生参加境内交流,5名学生参加境外交流。其中,台湾5人。

2016年1月至今,历史系本科生成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本科生科研培育项目10项。本年度国创结题2项(结项率100%)、市创2项(结项率100%),大夏项目3项(延期2项)。

第八届全国历史系本科生论坛,本系学生荣获三个三等奖;1名学生荣获第十届“史学新秀”三等奖,并代表学校文科首次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宣读论文。


2015年本科生工作总结

(一)制定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5年春季学期,教务处要求制定2015级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这一工作历史系领导高度重视,在书记、系主任的领导下,针对师范生、基地班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草案,然后组织教学委员会讨论修订,并获得通过。这一方案着眼于根据学科发展重新调整学分,将《中国通史》中的《中国近代史》缩减为一个学期课程、《世界通史》中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也压缩为一个学期,并将《调查与写作》(一)、(二)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并将师范生学分按照教务处要求进行调整。

(二)教学改革工作

2015年,教务处对本科教学推行了诸多的改革项目,比如慕课建设、校教改项目、上海市教改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等。在系主任、书记的统筹安排下,历史系遵循学校教学改革精神,积极申报,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验收中,孟钟捷教授领衔的《世界文化史十五讲》获得优秀,并入选2015年上海市精品课程。目前,由沐涛教授领衔的《历史名人与人类文明发展》入选2015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沈志华教授领衔的《冷战国际史》课程获得校2015慕课建设项目。

孟钟捷《德国简史》、路新生《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教材入选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沐涛《世界文化史读本》、董建波《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孟钟捷《德国简史》获得校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

针对学校加强教研文化的要求,王春来老师领衔的《世界史教研室文化建设》获得2015年学校教改项目立项.李孝迁《“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获得2015年学校教改项目立项。

应教务处课程建设规划,李磊、黄爱梅、包诗卿参与建设核心通识课程《中国传统政治文明》,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教育部精品课程。

(三)教务运行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历史学系在2014年度春季学期开课专业44门,公选课17门,秋季学期开课专业课50门,公选课17门,新开设10门课,分别是近代中国社会,上海近代工业史、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古代军事史(上)(下),英帝国的兴衰,考古、文物与历史,古典拉丁语文献入门(一)(二),中国近代资本家群体。

除了历史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听课外,2014年还组织青年教师瞿骏开公开课,周健、董佳贝、包诗卿、李磊开教学研讨课,由一线的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师激励工作

除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外,历史学系还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层面及更高层面的各类奖励申报。其中,孟钟捷教授获得宝钢教育奖。

(五)招生工作

2015年国家公布了新的高考政策,上海等地区随即公布新的高考招生方案,针对这一变化,历史学系教学委员会通过了历史学专业在上海、浙江地区招生要求的提议,积极有效地应对高考对招生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并按照学校招办的要求,设定了2015年的招生计划。

在2015年上海市高考、水平考工作中,配合上海考试院的工作,请历史学系教师参与命题工作。一人参加高考命题,一人参加高考审题;一人参加水平考命题,一人参加水平考审题。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阅卷工作由本系负责组织教师进行阅卷。在学校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该项工作。

(六)学生培养

协助制定和落实本单位优秀学生个性化培养、各类奖学金评定方案,协助做好违纪学生处理等工作。2015年1月至今,历史系共有3名学生参加境内交流,10名学生参加境外交流。其中爱尔兰1人,台湾10人,美国1人,瑞士1人,英国1人,德国1人。

2015年1月至今,历史系成功立项校级大夏基金项目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