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历史学系举行2022年度本科生科创项目结项答辩会
发布时间:2022-09-05

2022年9月2日,历史学系本科生科创项目提前批结项答辩会在线上举行。11项国创、市创和校创项目参加结项答辩,刘建平、葛君、赵崧杰三位老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对各项目成果进行了逐一点评,陈波老师主持答辩会。

首先进行答辩的是王思蕊同学的项目《清末民初温州地方人士日记中所见的教育转型》。三位老师从拓宽阅读视野、进行对比阅读、挖掘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对于潘越同学的项目《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立主义国家的外交研究:以缅甸为例》,老师们建议其关注对双边互动材料的查询互证,并就档案的翻译编排和线索整理提出了建议。老师们高度肯定了徐婧同学的项目《民瘼怀忧:从盛宣怀与严作霖的交往看晚清义赈》,特别是材料的使用尤为突出,建议其从理论视角切入,以小见大。同时将研究与实地考察结合,丰富研究的层次。老师认为李昊洋同学的《早期基督教艺术发展研究——以圣卡利斯托墓穴为中心》选题很新颖,提出应该更全面地考察西方学者的研究,关注传教士带入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物文献。对张祎同学的项目《卡特政府人权外交在韩国的实践与韩国的应对研究》,老师们在概念界定、史料使用、参考文献注释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期待更多地收集和利用韩文档案。老师们认为,李欣颐同学的项目《近代上海化妆品企业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资料收集仍需进一步深入,使之多元化。此外,还应明确重要概念,加强对于可视化呈现结果的梳理与说明。

就姜梦翔同学的《辛亥革命前后杭州城市格局变化研究》,三位老师主要针对资料长编进行了点评。对于清中后期的旗人问题,老师则建议可扩宽研究面,更多地关注政治、经济等方面。王维祎同学的项目为《尼克松主义的延续: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中的苏联因素》,老师们肯定了其自主搜集、解读史料的努力,并指出要适当寻找“在常识中反常识”的具体的问题以提升论文价值,同时更注重核心档案的利用。陈妍童同学的项目是《近现代上海宗教场所与宗教社团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专家组提出的建议是,对于整理的文献应加以考证。对于赵子月同学的研究《民国初年关于政体的论争(1912-1916)》,老师们认为,对外围材料的阅读是提升本科生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成果中语言与立场的呈现要尽量客观。对于夏敬淳同学的研究《齐、梁中央铨选政务研究》,三位老师主要就文章层级和行文写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除两项因疫情原因无法完成、申请延期外,专家组对今年的项目结项成果的整体情况是非常肯定的,无论是选题、资料收集和阅读,还是基本的学术规范,都体现了历史学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与涵养。根据各项目组提交的材料以及现场答辩情况,专家组推荐潘越和徐婧同学的项目结项成绩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