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空间・权力・书写论坛第7讲:周健《从河运到海运:19世纪江南的漕务积弊及其改革》
发布时间:2014-11-10

主题:从河运到海运:19世纪江南的漕务积弊及其改革

主讲:周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评论:赵思渊(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时间:20141120日(星期四)1130133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论坛简介:

空间是存在者的存在样态。地域空间、城市空间、公共空间、私人空间的存在形式,又是依据各种人际关系所划分之群己的权力关系之显现。自十九世纪以来基于现代性立场的书写中,叙述话语围绕着时间性与社会性展开,对空间的遮蔽,使得地方性知识常被视为普世规律,进而构建宏大叙事。历史系“空间•权力•书写”系列论坛的开创,尝试调动的批判性的思想潜力,从民族国家历史主义的主流叙事中破茧而出,展现另一个摇曳多姿的历史世界。

 

本讲简介:

本沙龙以江南的漕务为例,讨论晚清以来中央与地方(省)关系、政府财政与民众税负之联系等问题。19世纪前半期的嘉道年间,江南的漕务积弊成为十分重要的经世议题。该问题的实质在于:漕务浮费的大幅扩张,极大地提高了河运成本,以致官民交困,收兑两难。一方面漕粮浮收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准,其中“小户”负担尤重;而另一方面,江苏历年起运抵通之漕额持续亏缺,京师仓储不敷支放。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央政府迫于财政压力,自上而下地推行漕粮分成海运。由江苏至浙江,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此后之常态,这是清代漕运制度的重要变革。

然在道咸年间,漕粮海运在财政层面的意义是有限的,筹议者弥补仓储、革除漕弊之初衷,均未能实现。这是由于,计臣、督抚所关注的只是中央与省级政府间漕粮收入的分配,他们无意从最基本的环节(州县一级的收支)来改革漕粮制度。因此,户部借海运集中财权的努力,尽管一度颇具成效,终因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及基层官吏的制约而告失败。

 

主讲简介:

周健,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目前关注清代的田赋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地方行政的运作与基层治理等问题。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