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2023年3月24日下午14:00——15:30,华东师范大学“卓越讲坛·史学论文写作讲座”在人文楼5303顺利举办。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梁敏玲老师带来岸本美绪教授《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导读,华东师大历史学系教授、“思勉班”导师李文杰老师主持此次活动。本讲座为华东师范大学第11期卓越讲坛系列活动的第场,累计超过1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



李文杰老师首先介绍了主讲嘉宾的研究经历。梁敏玲老师毕业于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比较社会文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从事城市史、清代制度与社会史的研究。主要论文有《清季民初一个粤东地方读书人的历程——以罗师扬(1866-1931)为个案》、《清末民初省会城市的行政制度变迁与城市边界的形成——以广州为个案》等,译有《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与毛亦可合译)。

讲座伊始,梁老师对《风俗与历史观》的作者与成书背景进行介绍。岸本美绪教授出生于1952年,毕业和任教于东京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是日本明清史知名学者,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法律等。岸本美绪教授在日本史学界居于承前启后的时间段——她的老师辈处于战后日本的史学潮流之中,而其本人则引领了1980年代以降的史学潮流。

梁老师通过梳理相关学术史来展现岸本美绪学术特色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研究兴盛,逐渐形成“东洋学”“东洋史”传统。二战前“停滞论”在日本中国研究学界风靡,出现多学科参与与政治交织的特点。二战后,日本学界对过往的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开始超越世界存在“普遍规律”的认识,意识到建立在欧洲经验基础上的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规律”难以适用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逐渐形成“地域社会论”关注“以习俗、伦理、价值观等媒介而构成的有秩序意识的统合的场域”,进而“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岸本美绪置身于这一学术潮流中,其学术自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个人特色。梁老师进而提醒大家关注《风俗与历史观》中的研究视野,作者尤其关注明末清初的“近世”“后16世纪”“秩序”等议题,摸索世界史意义上的共通性与不同地域的独特性,致力于接续历史分期。用作者的话来说,“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特别引起我兴趣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全球性的关联……第二,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变动的”。


  

  梁老师随后为我们阅读该书提供了一些线索。首先是书名主标题的两个关键词:“风俗”和“历史观”。作者借“风俗”讨论“秩序”问题——为何明清时代的学者认为风俗是社会秩序的根基? “历史观”的含义值得读者进行深入思考,究竟是历史中的人物看法和对历史思考的启发,还是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方法论思考?应当结合作者学术特色中的个人主义、主观性倾向与“常识”“主体间性”进行理解。其次,副标题中的“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也可以成为理解该书的线索,世界史视野和比较史眼光。





最后,梁老师提供给大家可以延伸的思考。一是研究取向,例如主观性倾向的辐射范围。二是具体内容,作者在各章讨论的内容,均可延伸出更多思考,发展出新的课题。三是史料运用,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史料产生历史感,然后将历史感学理化。四是在学术史中创新,在学术史中理解,理解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性。五是跨越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寻找根源性问题的共通之处,结合“史实”的特殊性与普遍意义的方法性思考。六是培养“问题关心”与“问题意识”,在阅读史料中发现有趣的点,然后不断试错,找出自己真正的问题关心,在“常识”与“常识”的碰撞中产生好奇,延展出课题。

讲座结束后,梁老师与线上线下的同学展开互动,答疑解惑。李文杰老师对讲座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感谢梁老师的导读,鼓励与会同学根据梁老师的导读,对岸本教授的著作做进一步深入阅读,延伸思考。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