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929日下午,历史学系在人文楼1206会议室举行研究生新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活动。系关工委委员郑寅达教授应邀作题为“新时代研究生成才之路”的主题报告,系党委副书记王应宪老师主持。


新时代下的新机遇

讲座伊始,郑老师从学科和个人两个层面向同学们解读了“新时代”下的“新机遇”。郑老师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在新时期需要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国内外局势的驱动之下,重视原创、强调创新的发展思路,势必波及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为影响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就个人角度而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好的外在发展环境。较之过去,当代的研究生无需再为温饱而发愁,以往许多限制个体发展的因素也已经不复存在。同学们进入华东师大历史学系深造,应当具有不荒废宝贵时间的意识,寻求、确定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成才之路。


历史学系研究生发展的多条路径

讲述了新时代的际遇和挑战,郑老师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丹尼尔·贝尔、拉尔夫·达兰多夫、阿洪等社会学家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结合历史学系研究生的就业去向,郑老师指出,研究生毕业后有中学教师、文博机构、大学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发展方向,就业前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郑老师逐一为同学们分析了上述发展路径的得失利弊,并结合自身经历与见闻分析了相关工作的难易程度。如公务员的门槛比较高,有意向报考公务员的同学需要结合此前经历,考虑自身综合素质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具备极大的学术研究兴趣、拥有很好的思辨能力,并且以写作为乐趣,那么可以坚定地走学术研究的道路。与前两者相比,中学教师教师的工作比较稳定,科研压力相对较小。郑老师强调,不论将来选择怎样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大家在校求学期间勤奋努力,在学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储备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再结合兴趣、能力等方面认真考量,判断最适合自身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很难同时准备两条发展道路,大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早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积极应对,勇于拓展

郑老师指出,知识的宽度决定了奋斗目标的高度,希望同学们“有备而战”,积极拓展知识面,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充分准备。为此,大家可以寻求师长学友的帮助,明确在校的课程学习、能力锻炼等,从而更好地助力于未来职业选择。如有志进入教师岗位,就应当通过教育实习养成“站讲台”的能力,也应当考取教师资格证。


讲座结束后,郑老师与同学们展开更为具体的交流。本次讲座为同学们的求学生涯规划提供了有益指导,也引发了大家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

 

文字:张丹蓉

图片:南卢斌